2000年,萬達對手在忙什么中國殊途
◆ 百座萬達廣場,讓今日的萬達傲視著中國地產群雄。歷史的分叉,總是發生在某個因緣際會的年份,還是2000年,萬科決然成為專業化的住宅開發商,王府井則重返租賃經營之路,潘石屹在炒賣SOHO,萬通地產則在謀求上市。
“北萬達,南萬科”的說法盛行于2000年。也就是在這一年,兩家企業分道揚鑣,萬達開始轉型商業地產,而萬科專注于住宅地產的開發。世紀之交的商業地產之路并不平坦,孤獨的萬達一次次試錯,艱難地走向成功。如今,將迎來第100座萬達廣場的王健林笑稱:做商業地產,國內已無追兵。
2000年,國內的同行們都在干什么?
世紀之交,地產企業各擇前途。十四年后,從萬達的百座商業廣場以及王健林的身價來看,王健林顯然勝了。(萬達供圖)
萬科:杯弓蛇影
2000年,當萬達決定轉向商業地產時,與它齊頭并進的萬科視商業地產為絕路。2001年8月29日,萬達宣布了自己的首個商業地產項目;在此5天前,萬科轉讓旗下的百貨股份,徹底成為專業化的住宅開發商。
萬科進入房地產領域時,也曾熱衷于辦公物業。2001年6月,武漢鬧市區的一座爛尾樓被爆破拆除,萬科的兩千多萬元投入隨之灰飛煙滅。這是萬科與當地一家公司的合建項目,從規劃建商場變成建20層的寫字樓,由于資金不足,最后停在6樓不動。此后,這座“爛尾樓”一直“晾”在漢口的交通要道旁。
被炸掉的武漢萬科廣場是萬科歷史上最失敗的項目,隨著這聲爆破轟鳴,商業地產徹底成為王石的杯弓蛇影。炸樓兩個月后,萬科賣掉百貨股份,告別商業地產。王石說:“如果有一天,萬科不走住宅專業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會舉起手來反對。”
由于主營業務定位上的不匹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萬科得不到原股東深特發的鼎力支持。2000年8月,萬科獲得華潤配股融資6.25億元,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努力使華潤這一具有很深很強的地產背景的港資企業成為控股股東,改變萬科股權分散的局面,支持自己在房地產業的發展。同年,萬科“接管”國家建設部大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機關物業。
2000年10月,萬科入選《福布斯》評出的“全球300家最佳中小企業”。
2000年,萬科進入成都,年新增土地儲備建筑面積450萬平米。
2000年,萬科建立了物業管理部門,對物業管理進行統一的協調,還建立了工程設計部門。
王府井:十年凍結
2000年,王府井百貨不再涉足商業地產開發,在全國的發展重返租賃經營的老路。
王府井百貨是一家品牌零售商,性質與地產開發企業不同。后者從事商業地產開發,優勢在于設計建造,而王府井的優勢是商業經營。理論上二者可以在商業地產項目中合作,形成優勢互補。
王府井百貨最初就是這樣做的,它以租賃經營的形式與地產開發企業合作,卻并不感到滿意。
“因為購物中心最大的價值不在于它每年能收到多少租金,而在于通過成功的運營使得購物中心的價值不斷提升,實際上它的最終價值就是要讓這個商業地產金融化,就是要實現這種地產的增值,如果我去租賃一個商業地產,可能就是給開發商打工。”王府井百貨發展部部長曹世斌說。
看到國外成功的購物中心運營商自己持有物業,王府井受此啟發,成為中國最早進入商業地產市場領域的品牌零售商。1996年,王府井百貨第一次上市募集資金后,投資了成都王府井項目,這是一個集百貨店、酒店、公寓和寫字樓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初涉商業地產,王府井百貨感到商業地產的資金投入量巨大,開發的專業性要求很高,連鎖企業的發展速度受到嚴重影響。曹世斌認為,在當時并未細分產品環節的房地產開發大環境下,“由于我們不是專業的地產開發企業,成都項目的公寓、寫字樓開發都不算成功,只有商業這塊的經營是成功的。”
遭遇困境的王府井百貨退回租賃經營,“給開發商打工”。“成都王府井項目的存在,使得王府井百貨進入商業地產開發市場的計劃擱置了不止10年。”曹世斌說。
SOHO:炒作賣樓
2000年潘石屹在北京開發建外SOHO,該項目由18座樓組成,總建筑面積60萬平米,可容納2萬人居住工作。
2000年2月邀請一向不怎么瞧得起自己的任志強來參觀現代城樣板間。哪知,任志強參觀后不但沒說一句好話,反而提出了一大堆意見。不僅如此,任志強回去之后,還寫了一篇批判文章,說SOHO這種物業類型,辦公不像辦公,居住不像居住,如果不做修改,最后只能炸掉!
潘石屹趕緊寫了一篇解釋文章公之于眾。很快,京城兩家報紙同時以大版面刊登了任志強和潘石屹的文章,把“潘任之爭”推向社會。一時間,SOHO現代城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當熱鬧的討論結束時,現代城也基本售罄。
萬通:上市求變
2000年4月,萬通地產組織了一個特別創新小組,進行創新業務的研制。一年多的研究誕生了萬通地產的創新業務“萬通筑屋”,即北京萬通新概念集成住宅有限公司。該業務針對高端市場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改變了房地產的商業模式。
2000年9月,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
綠地:成功改制
2000年,綠地集團已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成功完成改制,此時正集中精力在上海本土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已連續多次獲得“優秀公司”、“上海市優秀企業”等稱號,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一直穩居上海市前列。
一年后,綠地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始走向全國市場。
恒大:廣州十強
2000年7月,恒大地產集團投資近億元興建的恒大中學首次招生,規模達3000人。
2000年12月,恒大地產集團名列廣州市房地產綜合實力10強(第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