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央文化區 這不是一個工程,這是一件作品

◆ 武漢中央文化區的目標是世界一流,“我們決定在這土地上做一個能超越歷史的,能留給后人的東西。”

“你要去哪個萬達?”

“中央文化區。”

沒錯。在武漢的第五個項目,王健林親擬的名字聽起來野心勃勃,連“萬達”的前綴也省略了。

500億——迄今為止萬達在國內投資最大的項目,定位是“世界文化新品牌”。2009年1月,湖北省和武漢市領導建議萬達承接“六湖連通”改造項目,王健林立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形容這是“因緣際會”。

王健林曾親自不下十次到武漢中央文化區,審方案,看工地。2011年9月,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他表示,萬達廣場已經實現了“工廠化”的生產,開一個火一個,沒太大挑戰。“我們決定在這土地上做一個能超越歷史的,能留給后人的東西。”

武漢漢街萬達廣場外景,這里的每個建筑細節都有藝術的追求。(萬達供圖)

“之所以搞文化產業,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轉型升級的需要。”在王健林看來,文化、旅游等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和土地,而是創意、科技和人才。

按照萬達集團的計劃,武漢中央文化區的幾個重要項目要在今年年底全部竣工,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將揭開面紗。

“這明明是在搞科研”

夜幕中的楚河漢街一片燈火通明,人頭攢動。

夜幕下的楚河漢街,感受時空穿越。(萬達供圖)

2011年9月30日,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作為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項目,楚河漢街正式開業。從設計到施工、招商,歷時短短8個月。

萬達商業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其瑋介紹,楚河漢街之名,是借“楚河漢界”之音而來。楚河漢界,是象棋棋盤中的分界線,來源于楚漢戰爭。湖北省是楚文化的發源地。

整條漢街由多個牌樓隔開,五個小型廣場分別以屈原、昭君、知音、太極、藥圣命名,廣場一角豎立著雕像和銘牌。

漢街上的建筑風格,卻是集民國風與歐式風格為一體。朱其瑋解釋,一是拱形橋等古代建筑已經不符合現代城市的發展規律,二是由于武漢在近代史上曾作為租界,遺留下很多歐式建筑,三是,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日,武昌打響了第一槍。

漢街的開業正趕上當年的“十一”黃金周,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在全國同期的景點中,超過200萬人的客流僅次于北京的長城和故宮。

這就是文化產業的能量。原本對朱其瑋而言,這個項目是塊燙手的山芋。“當時很多人勸我,這個項目做成了,是成功,做不成,就跌了。”

在漢街徘徊,游客很容易有“穿越感”。

漢街萬達廣場外壁的多媒體幕墻,在夜間格外引人注目。這面多媒體幕墻在2014年第31屆IALD(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頒獎典禮暨美國照明展上,榮獲卓越獎——最高獎。此前中國僅有昆明長水機場、上海世博會世博軸和北京“水立方”3個項目獲得過IALD的優秀獎。

整個建筑表皮由43222個金屬球體組成一道多媒體幕墻,不停地變化著圖案。

“本來想一個一個安上去,但太復雜,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后來就先貼在矩陣排版,每個矩陣9個球,加快了工期。”武漢萬達設計部經理黃華介紹。

武漢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規劃組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殷少華感嘆:“這不僅僅是在搞建筑,明明是在搞科研啊。”

世界級的中國傳統秀

在漢街,隨處可見“距離漢秀開幕還有××天”的電子屏,向人們示意即將到來的“漢秀”。

“漢秀”是中央文化區的重頭戲。顧名思義,“漢秀”的“漢”即為漢族、楚漢以及武漢之意,在表演安排上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來自美國的導演富蘭克·德貢帶領的團隊在劇場里已經排練多時。水秀、舞臺秀“無縫融合”。

“漢秀”劇場專門只為這出大戲而建。

萬達請來了全球建筑大師、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開閉幕式藝術總監馬克·菲舍爾操刀設計。他借鑒中國傳統的“紅燈籠”為“漢秀”的立面創意概念,令立面效果、夜景效果與幕墻結構體系形成了有機的結合。

8根總重量800噸的輪輻,18165個紅色鋁合金碟片組成的幕墻,2132根不銹鋼拉索組成的骨架,以及大紅燈籠這個中國元素的引入,使這座劇場在城市的夜景中分外耀眼。

劇場可容納最多2000名觀眾。走進劇場,高空懸掛的旋轉LED機械屏幕,可移動變形的劇場座椅,隱藏的大型水池舞臺,高達9米的高空噴水設備,彰顯著這里的科技內涵。

“室內溫度要保持在干爽的23度左右,水池舞臺水溫要保持在人體運動適合的30.6度,每天要測量水池PH值等指標。”“漢秀”后勤保障負責人之一孫總如數家珍。

一萬噸容量的大型水池舞臺,每天要維持7米的能見度和人體運動所需的溫度,需要上百人協力工作,稍有差錯就會導致水體渾濁而影響演出。僅水體保持一項,劇場每天的成本支出就要上萬元。

凌晨1點的“漢秀”劇場,仍有數十位員工正在通宵調試維護演出設備。一位員工因為沒有預先到達指定位置而受到領導批評,這名員工滿頭大汗,快速而熟練地完成了自己的操作。

“白天漢秀演出排練,我們只能晚上調整和維護設備,外國專家要求每個工作流程段為十分鐘,晚了就要進入下一步驟,所以必須準時準點。”孫總說。

“‘漢秀’演出后勤保障由三百多名員工協同完成,如果出現失誤,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因此到漢秀以來,我除了睡覺,幾乎沒有一刻休息,剪指甲都沒時間,全都要用手撕。”孫總雖然面帶疲憊,但仍舊一絲不茍地檢查工作。

24小時不停歇

看著“漢秀”宣傳片,雖然都數不清多少遍了,徐榮仍流露出欣賞的眼神。

徐榮是武漢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文化項目設計部經理,他至今仍不敢相信,自己竟把“漢秀”劇場造出來了。

“2012年7月到現在兩年多,家里老婆懷孕,現在孩子1歲半了,幾乎沒有管過。承接這樣一個項目壓力很大,但到現在做出來,很自豪。”徐榮說。

將和“漢秀”一起在201412月20日亮相的,還有萬達電影樂園。它不是電影院——而是高科技電影娛樂形式。

“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接到這樣的項目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我抓住了。”在武漢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文化項目開發設計部經理李家璽眼里,電影樂園不只是一個工程項目,而是一個作品。

東起“漢秀”劇場,西至電影樂園,加上沿河的復古風情街,中央文化區——這張武漢城的文化新名片馬上要印制完成了。

在漢街萬達廣場、萬達電影樂園、“漢秀”劇場,醒目的位置處處張貼著萬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每一項工作都細化到分鐘,甚至連員工的站姿、走路姿勢都有圖示標準,以保證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大部分工作計劃和規定都有中英文兩個版本,來自中外的萬達員工正在爭分奪秒地“趕制”。

凌晨2點多,筆者離開時,還依稀能夠聞到漢街彌漫著的清潔劑的味道,周圍建筑工地里燈火通明,不時傳來鋼鐵觸碰的聲音。

此時的漢街,一別白日的熱鬧景象。二十多位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地清理漢街街道,地面上有還未瀝干的清潔泡沫。一位漢街的清潔人員介紹:“我們晚上十一點開始清理漢街,打磨清理一次要六小時。”

外人看來,楚河漢街僅僅是一條商業步行街,但在萬達人看來,這里卻是一個有著獨特思想的整體,每天24小時不停運行,這比一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圖》更加有活力。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