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也適用于行政壟斷
行政壟斷企業并未像正統理論所宣稱的那樣惠及全民,反倒常常濫用壟斷特權謀取高額利潤,商品或服務卻往往質次價高量少,巨額利潤不少化為企業內部嚴重畸高的福利待遇、公款消費和奢華的樓堂館所等。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石越婕 王慶峰
經濟性壟斷或許具有壟斷的某種表現形式,但事實上它們所處的行業都存在較充分的競爭。它們無權排斥對手參與競爭,消費者仍具有較大的選擇權。
行政壟斷企業并未像正統理論所宣稱的那樣惠及全民,反倒常常濫用壟斷特權謀取高額利潤,商品或服務卻往往質次價高量少。通過壟斷特權及其它政策優惠獲得的巨額利潤,也并未很好地反哺于民眾,不少化為企業內部嚴重畸高的福利待遇、公款消費和奢華的樓堂館所等。
近幾年來,國家發改委多次發起反壟斷風暴。前段時間更掀起新的高潮,橫掃包括奔馳、寶馬、奧迪等在內的諸多國際巨頭。在2014年8月20日一天之內,發改委即開出再次刷新紀錄的天價罰單,12家日企被罰12.35億元。
壟斷損害其他相關企業的權利,妨礙競爭,從而危及經濟發展,損害全民福祉,而且損害民眾的消費選擇權,榨取民眾利益,本該是除被查處企業外各方都會稱快的正義之舉。然而,也有些不同聲音。
行政壟斷最需破除
相比行政性壟斷,被查處的外企“壟斷”,都屬于經濟性壟斷。這種壟斷是在市場競爭條件下,由于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優勢而形成的——因此,更準確地說,這應稱為基于市場競爭而形成的壟斷,簡稱市場性壟斷。
經濟性壟斷或許具有壟斷的某種表現形式,但事實上它們所處的行業都存在較充分的競爭。它們無權排斥對手參與競爭,消費者仍具有較大的選擇權。
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的壟斷地位,通常是基于其良好的產品或服務,是市場主體特別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企業的市場影響力越大,意味著它為消費者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因此,經濟性壟斷毋寧說是對良好競爭表現的市場獎勵。在不少學者看來,經濟性壟斷并非壞事,打擊市場壟斷反倒可能是壞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