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標語貼給誰看的
標語是觀察一個地方和單位最佳的窗口。有時候,標語是缺什么補什么。越文明的城市往往是越少標語的城市,文明已經內化于心,何必外化示人?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陳琪
越文明的城市往往是越少標語的城市,文明已經內化于心,何必外化示人?
2014年10月,安徽六安驚現“埋兒奉母”的公益廣告標語。對于爭議,制作單位負責人表示很意外。他解釋說,選用“二十四孝”是上級領導制定的。這一語道破了問題的癥結:標語是貼給領導看的。
某城市曾有一巨幅標語牌豎立在公園靠馬路的圍墻。我很奇怪:圍墻外沒什么行人,標語牌為何不安在公園門口?那才是人流量多的地方呀!知情人為我點破玄機:這是區領導表忠心的最佳場地,圍墻外的馬路是市領導下班坐車回家的必經之路;如果放在公園門口,市領導看不到??!
事實上,沒有一個組織會不重視標語。組織要把自己的意志轉化為大眾的意志,就必須通過標語等手段來廣而告之。上級越是重視,下面就越會揣摩,久而久之,在一些地方和單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