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單一“民族國家”轉型:必將伴隨沖突 與俄羅斯專家談烏克蘭危機
在當前俄烏沖突中,強勢一方的俄羅斯是站在一個什么角度看待這一問題的,直接關乎危機的發展前景。為此,南方周末記者在莫斯科專訪了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俄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以及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雷寧。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在當前俄烏沖突中,強勢一方的俄羅斯是站在一個什么角度看待這一問題的,直接關乎危機的發展前景。為此,南方周末記者在莫斯科專訪了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俄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以及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雷寧。
俄烏沖突:兩國都在向“民族國家”轉型
南方周末:您怎么判斷克里米亞危機給俄羅斯外交政策帶來的沖擊?
彼得羅夫斯基:克里米亞危機證明,我們正在面臨從現有國際格局轉型到新格局的嚴峻局面。由于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利益關系,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因而彼此之間需要更加公正和協調的國際關系。
尤其是現在,俄羅斯尚未完成向一個“民族國家”的轉型,烏克蘭也是如此。還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轉型。這就是我國為什么需要來自國際社會更多耐心和更多理解的原因。
特雷寧:就我所知,克里米亞選擇加入俄羅斯,是因為大部分當地人愿意這么做,并且他們對蘇聯時期克里米亞被“轉讓”給烏克蘭感到很不公平。在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并未采取很明顯的做法試圖收回克里米亞,即使在基輔政權受到革命沖擊或者“麥丹”運動而倒臺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俄羅斯大部分民眾希望看到克里米亞的回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