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什么?另一個地震小英雄林浩想搞清楚的問題
2008年,雷楚年正上初三,他的標簽是勇救7個同學的地震小英雄;2014年,他20歲出頭,標簽是:墮落的小英雄。2008年,林浩9歲,他的標簽也是地震小英雄;2014年,林浩15歲,他的標簽是:那個去拍戲的小英雄?!巴伺_上的光鮮”,還是“不要忘了自己是誰”?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何艾琳
林浩不明白:“都說要我們向大人學習,學了以后,你們又說我們太像大人了。真想不通大人在想什么。”圖為《我的特一營》劇照。
2008年,雷楚年正上初三,他的標簽是勇救7個同學的地震小英雄;2014年,他20歲出頭,標簽是:墮落的小英雄。
2008年,林浩9歲,他的標簽也是地震小英雄;2014年,林浩15歲,他的標簽是:那個去拍戲的小英雄。
“忘了臺上的光鮮”,還是“不要忘了自己是誰”?
每逢5月12日汶川地震紀念日,田萬良接到的電話數量逐年遞減。2009年地震第二年時,他一天接上百個電話,都是想采訪林浩的;到了2014年8月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收到的電話已經寥寥。
2014年11月3日,田萬良的電話突然又被打爆了。這天早上,“汶川地震小英雄雷楚年涉嫌詐騙”的新聞傳遍網絡。
田萬良是另一位“地震小英雄”林浩的經紀人。媒體紛紛來問:“林浩什么反應?”
“林浩躺槍了。”電話里,田萬良語氣急促。媒體順帶盤點地震小英雄,林浩作為負面案例上榜:忙接戲幾乎不上學。
“林浩在學校上課。”林浩就讀的青羊實驗中學校長陳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每次外出拍戲,林浩必須向學校提交申請。
陳梅對林浩的評價是:“積極向上,低調,樂于班上公共事務,同學們都很喜歡他。”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多同學并不了解林浩是地震小英雄,也不知道他和誰拍了電視劇。
田萬良很快讓林浩上網看雷楚年的新聞,“他一看就知道啥意思了,沒必要說‘不注意就和雷楚年一樣’這種話。”
2008年汶川地震,小學二年級學生林浩從廢墟里背出了兩名同學。
不到3個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林浩被姚明牽著,作為國旗手一起步入鳥巢——滿臉稚氣笑容、蹦蹦跳跳,代表四川人民災后重建的樂觀堅強形象。林浩還一度成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代言人。
和林浩、雷楚年一起,一批從汶川地震出來的孩子被封為“抗震英雄少年”,第一次去了北京,領獎、上電視。他們建了QQ群,有些孩子會在群里發布自己的生活。但是大部分人很少相見,人生道路早就分岔了。
汶川地震后不久,林浩曾對媒體許下心愿,以后要“考上清華大學,當一名建筑師,修震不垮的房子”。實際上震后四個月,9歲半的林浩便開始演電影。2013年,他的愿望變成了“考上電影學院”。
到2014年,包括友情出演和客串,林浩出現在13部影視劇里。媒體間歇性地擔憂和批評,每年汶川地震周年紀念日尤甚:小英雄怎么去干這個了?這樣下去就毀了!擔憂總結成標題:《榜樣的走樣》。
“既是道德模范,還做演藝事業,甚至接一些代言,這種情況是過去沒有的,跟當時國民的觀念是有巨大沖突的:英雄是掛在墻上的,但林浩是活著的。”田萬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壓力。
林浩不希望人們老是叫他“地震小英雄”,如果被認出劇中人物,他會更高興。
2008年汶川地震,二年級學生林浩從廢墟里背出了兩名同學,被稱為&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