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復興儒學
在孔子故里曲阜,慕名來辦學的人才與正在求賢的本地商人結合,促成了一家家新的國學院?!拔腋嬖V你,以后馬云來我們這里掃地,王石來我們這里吃素,看看他們你就會明白。你為什么沒錢,為什么不成功?我現在正在辟谷,七天只喝水、不吃飯?!?/blockquote>責任編輯:鞠靖 實習生 俞琴
2014年4月2日,尼山孔廟前,甲午年春季祭孔大典。這樣的活動越來越隆重。
孔子故里曲阜,修身、治國——無論在民間層面還是在國家層面,儒學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并拉動了本地乃至外地的資本與人才的涌入。
尼山“夫子洞”的平靜被轟鳴的施工機器打破。72米——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像已經完成了基本輪廓。
“我告訴你,以后馬云來我們這里掃地,王石來我們這里吃素,看看他們你就會明白。你為什么沒錢,為什么不成功?我現在正在辟谷,七天只喝水、不吃飯。”
“這個不會錯的,《新聞聯播》里有我八秒的鏡頭。”
面對那些對他的身份表示懷疑的家長們,曲阜國學中心的院長王自超常常這樣說。2014年11月1日,曲阜國學中心的開學典禮剛剛在學院的大成殿前舉行。
王自超的另一個身份是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了今年9月舉行的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并發表講話,王自超是臺下的聽眾之一。
一個月前,王自超剛剛舉家從云南曲靖遷到曲阜。
這是最近一年來曲阜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的國學院中的一個。
研究國學出名了
被總書記接見后,三位國學專家成了大忙人,被羨慕,甚至妒忌。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最近有點被名聲所累。他的一位學生說,他希望自己的學術被人知道,但成為公眾人物是一把雙刃劍。
2013年,習近平視察曲阜,去了孔府,并來到孔子研究院開了一場座談會。其間,習近平拿起楊朝明寫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經媒體報道后,這兩本書一時洛陽紙貴。兩本書的腰封上都印了總書記的“推薦語”,甚至被擺到孔廟里的孔子圣跡圖桌上?,F在,曲阜從官員到民間,包括所有來“三孔”旅游的外地人,幾乎無人不曉楊朝明。
“據說濟寧的領導人手一套。”曲阜市委某工作人員說,曲阜今年舉行的一次專家研討會期間,外地來的客人都將放在賓館里的這兩本書帶走了。
當日,除了楊朝明外,曲阜師范大學退休教授駱承烈、孔子禮儀文化學校校長金輝、魯城街道池涯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賈祥彬也分別向習近平作了簡短匯報。
扎根曲阜六十年,駱承烈是見證孔子褒貶歷史的“活字典”。盡管已經八十歲,駱承烈看起來精力充沛,講話中氣十足:“剛才山東的一個市領導打電話給我,請我去講課。前段時間我剛去北京講了兩場,浙江、河南的就更多了,一共講了20個省,山東16個地市基本跑完了。”
“發展傳統文化,特別要注意創新。”駱承烈說,“我現在就在編一套關于‘孝文化’的書。再比如,中秋節吃月餅,教師節吃什么?我就弄了一個‘六藝餅’,下一步就搞‘孔子茶’,專家說這兩天就來考察。”
與前面兩位一樣,金輝現在也是忙得不可開交,電話響個不停,不是去外地講課,就是接待從四面八方來考察的官員、老板、學者。她的新名片背后印著習近平座談時講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打好儒學這張牌
總書記的講話使得儒學發展的信號更加明確,不再“曖昧&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