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豆芽”,冤不冤?近千芽農為之獲刑,是否有毒違法依舊存疑
近一年以來,全國審理的豆芽案件數量超過700個,被判刑人數近千人,且有擴大化趨勢。豆芽問題與其說是食品安全問題,倒不如說是監管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的老大難問題。過去十年,豆芽由誰監管都是地方政府協調解決。近日,業內人士給國務院領導和最高法院分別寫信,困擾中國多年的豆芽問題寄望于高層協調破解。
責任編輯:蔣昕捷 實習生 楊國要 李雅娟 鐘煜豪
2013年12月14日,警方在西安市雁塔區丈八街辦陳林村端掉一個毒豆芽作坊,查獲1萬斤毒豆芽。
近一年以來,全國審理的豆芽案件數量超過700個,被判刑人數近千人,且有擴大化趨勢,針對業界的平反呼聲,最高法回應“非常重視,正在研究”。
豆芽問題與其說是食品安全問題,倒不如說是監管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的老大難問題。過去十年,豆芽由誰監管都是地方政府協調解決。近日,業內人士給國務院領導和最高法院分別寫信,困擾中國多年的豆芽問題寄望于高層協調破解。
豆芽算蔬菜嗎?豆芽是農產品還是加工食品?想明白這些問題,對判斷下文中的是非曲直至關重要。
“8503”無根豆芽生長調節劑——73歲的高級農藝師高國新的這項發明,30年前讓他獲得貴州省星火科技二等獎,改變了中國豆芽幾千年的生產傳統,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應用。
如今,“8503”卻成了高國新唯一的兒子高家寧涉嫌犯罪的罪證,成了各地司法機關圍剿的對象。據不完全統計,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全國審理的豆芽案件數量就超過700個,被判刑人數近千人。比如高家寧就因為其公司生產的“8503”在山東銷售時被捕,當地警方認為這是“毒豆芽”的源頭。
“8503”成為過街老鼠,因其主要成分6-芐基腺嘌呤和赤霉酸這兩種促生長的物質而來。自2011年這兩種物質被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后,“8503”就開始遭到各地清查,舉凡檢測出上述兩種物質,就會被歸為“毒豆芽”。
豆芽風波,不僅涉及諸多芽農,還牽連到最先查辦豆芽問題的質監部門。
2014年3月,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下發《關于全省檢察機關反瀆部門開展查辦“毒豆芽”案件背后瀆職犯罪專項活動的通知》,自此該省質監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便陷入恐慌。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8月,陜西漢中、榆林、西安、寶雞、延安等市已立案查辦“毒豆芽”生產、銷售監管人員瀆職犯罪11件總計23人。
最新的一例是陜西省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科科長劉某。一位要求匿名的同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劉被控涉嫌瀆職犯罪,正是因為同樣原因,“沒有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規定的執法檢查、專項檢查、抽樣檢驗等職責”。
然而,隨著豆芽問題在全國范圍內打擊的擴大化,越來越多的行業協會、科學界人士對此表達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們把這一切歸因于監管真空和部門間推諉扯皮造成的誤解。
“6-芐基腺嘌呤不是有毒有害物質,使用6-芐基腺嘌呤的豆芽也不是毒豆芽。”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制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月芳質疑說。
2014年9月9日,吳月芳給分管食品安全的國務院副總理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