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渡海傳燈人

1949年的大遷徙,給臺灣帶來威權政治、戒嚴時代、白色恐怖,卻也帶來無數的人才。他們當然不是當權者,否則不會散落各方,他們甚至是受苦的知識分子(例如殷海光、雷震),他們在臺灣各地教育學子,默默奉獻一生。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渡海傳燈人。

責任編輯:朱又可

呂佛庭(1911-2005),號半僧,曾就讀于小說家張恨水擔任校長的北平美專,渡海去臺,以山水畫長卷奠定畫壇一代宗師地位。去世前捐出全部書畫給臺北故宮博物院,剃度出家。 (作者供圖/圖)

他站上講臺的第一件事,是用慧黠的眼睛,把臺下的同學掃一遍,直到每一個都安靜下來,才略帶調皮地笑著說:“現在我們開始上歷史課。首先,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想照歷史課本上寫的講,還是要聽我講真正的歷史?”

臺下學生都是剛剛上了臺中一中的高一新生,早上朝會時,我們才見識到高二、高三學長用集體的噓聲,如何把校長噓下臺,感受一種叛逆的精神,如今來這么一個帶勁的老師,簡直太令人興奮了,異口同聲說:“要聽真正的歷史!”

“好,那你們把窗戶關起來。不關也沒關系,校長來巡堂的時候,你們就說是我要這么上的。”他微笑著說:“那,我們先來講一講,秦始皇這個私生子,是怎么變成皇帝的……”

在那威權的年代,皇帝等于領袖,領袖即是權威,敢說皇帝是私生子,那簡直是大逆不道。但他卻自自在在,無忌無諱地說起故事來。

整個中國歷史,那些枯燥乏味的人物姓名,那些無聊的戰爭地點,那些莫名其妙的朝代更迭,在他活靈活現的描述之下,突然都生動起來。

那是1973年的秋天,大陸正在搞“文革”,臺灣還在戒嚴;大陸還在抓“國民黨特務”,國民黨還在“反共抗俄,光復大陸國土”;高中的教科書充滿教條、口號和“偉大領袖”的神話,例如偉人看著水中的小魚力爭上游,就懂得立志向上的虛假故事。

可是這個叫齊治平的老師,卻石破天驚,一語打開了知識全新的窗口。不僅是知識,而是看世界的方法。我們學會了不迷信體制,不相信權威,反抗教條,學習獨立思考的精神。他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并不是講課的內容,而是那一雙充滿批判精神、永遠帶著嘲諷笑意的眼神。

他總是在講完歷史故事后,略帶不屑地揚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