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百變社交家

他們是社交的高手,也是青年的好友。
他們開創了中國商界的一個時代,雖然有的已經退出一線,但他們仍在各種場合高調亮相。
與刻板的官僚形象相比,他們的身上多了幾份隨和與真誠。
他們既有各自深邃的思想,也有唱大戲的高超演技。
馬蔚華、柳傳志、王石,他們是財富的掌門人,也是百變外交家,社交的魔方在他們手中玩得出神入化。

他們是社交的高手,也是青年的好友。

他們開創了中國商界的一個時代,雖然有的已經退出一線,但他們仍在各種場合高調亮相。

與刻板的官僚形象相比,他們的身上多了幾份隨和與真誠。

他們既有各自深邃的思想,也有唱大戲的高超演技。

馬蔚華、柳傳志、王石,他們是財富的掌門人,也是百變外交家,社交的魔方在他們手中玩得出神入化。

 

《鬼谷子絕學》有這樣一段話:現代的企業家要具備三個條件:企業家的頭腦,外交家的儀表,宣傳家的技巧。當對方不知道企業如何的時候,他經常會通過企業的老板和管理層來判斷這個企業的實力;當對方不知道企業管理如何的時候,他就會通過企業員工的行為來進行判斷,每個員工都代表著企業的形象。

領導者必須是神采飛揚,光芒四射。光彩照人證明他具有出眾的外表形象;談笑風生證明他具有非常強的人格魅力,很擅長和別人打成一片,有很強的親和力; 語驚四座證明他具有很強的演說能力; 站在眾人面前,能侃侃而談,揮灑自如,言服八荒證明企業家很強的說服能力。簡而言之,現代企業家要具有專家一樣的權威,明星一樣的氣質。專家一樣的權威,是讓大家對他產生信賴感,明星一樣的氣質,是讓大家喜歡他。如此,就是懂社交的企業家。

 

企業家的名片

“顛覆是一種壓力,面對這個壓力我們就得改變,除了利用電子商務把我們的業務搬到互聯網上,我們沒有別的出路,只能擁抱互聯網的這個時代,只能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只有把自己的思維變成互聯網的思維,古老的銀行也可以煥發青春。”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馬蔚華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連續幾年,馬蔚華都是達沃斯嘉賓,作為中國民營股份制銀行的代表,他見證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每一次參加達沃斯論壇,馬蔚華都離不開創新、顛覆、民企、監管、互聯網等關鍵詞匯,有時也觸及利率、市場化甚至收入分配之類的宏大選題。

不久前,馬蔚華見到比爾·蓋茨,他對這位美國企業領袖表示了敬佩之意。15年前,馬蔚華剛到招商銀行的時候,比爾·蓋茨的一句話影響了他:“你們這些傳統的行業,如果你們不改變自己就會成為21世紀即將滅亡的恐龍。”這句話,深深地印在馬蔚華腦海中。正是因為結識了比爾·蓋茨這樣的創新巨人,馬蔚華的觀念與傳統的官僚型銀行家有著本質的不同,與這些人相比,他的目光看到了20年后,而一般的企業家,頂多三五年。

招商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一張名片,而馬蔚華則是招商銀行的一張名片。如果說招行代表了中國國內銀行業的形象,那么馬蔚華則代表了招行的形象。這不僅體現在他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在領導力和影響力上。

雖然已經辭去招行董事長,但他的名字已經和招行融于一體,從1000億到3萬億,他譜寫了一曲中國銀行業改制的神話。提到馬蔚華,人們想到的不僅是招行,更有金融改革、銀行突圍,他也因此成為叱咤于中國大型論壇的風云人物、明星企業家。達沃斯論壇,他是???,與大陸嘉賓在一起,他用風味獨特的東北口音談笑風生,與國外嘉賓比鄰而坐,他能將老外的英語聽懂八九不離十。

在媒體界,馬蔚華始終是頂級紅人,各種論壇和排名如果能請到他參與,一定能讓主辦方感到蓬蓽生輝。和很多商界大佬不同的是,馬蔚華與媒體有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在記者眼中,他是能夠積極配合媒體的行業領軍人,既使是在一些“不太方便”的場合,他都會主動接受記者的包圍交換名片,回答大家的問題。在記者圈里,馬蔚華給人感覺是一位親切、沒有架子的企業家。不少人與他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你們的活動,只要我時間允許,我都支持你們,不過要提前打招呼容我安排時間。”面對記者的包圍和發出的邀請,馬蔚華一般會先一口承攬下來。

 

互聯社交達人

“企業的客戶與伙伴的優秀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檔次,而企業家的朋友圈子也往往會決定企業家的視野和資源。馬蔚華正在為招商銀行設定更高的目標,而他對自己朋友圈子的擴展也不會停滯不前。”馬蔚華的社交風范,給《商業價值》創辦人、原 《IT經理世界》副主編張鵬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作為社交圈的名人,馬蔚華的交友路子很寬,朋友遍及各行各業,不過,他也不是什么人都交,他的交友原則和范圍,都與他的業務有關,所交之人,多是他的客戶。“銀行業是被新技術顛覆的對象。平等、互助、協作、分享,追求迭代創新、跨界平臺、簡約高效、普惠共享,這才叫互聯網思維”,這是馬蔚華對銀行業同行們的告誡之語。早在IT初初在中國興起的時候,張朝陽、王志東便與他交好,后來崛起的IT新貴里,如今正春風得意的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劉積仁,都是他的老友了。雖然沒有直接從事IT行業,馬蔚華的銀行網絡業務在中國擁有翹楚的地位,讓他與馬云馬化騰被業界稱為新經濟“三馬”。

馬蔚華推掉過很多企業當獨立董事的邀請,但最終答應了東軟的劉積仁。他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東軟走在IT業前面,而IT水平是銀行發展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個現代商業銀行的行長需要了解IT的最新狀況,對IT對企業的作用要有最新的認識;第二,招行要學習軟件企業在管理和經營上的經驗。馬蔚華認為只有深入進去,才能搞得清楚。

中國IT行業拓荒者柳傳志也具有超前的互聯網社交思維,他的業務緊緊圍繞互聯網社交展開。與過去相比,現在互聯網金融內容更豐富了,余額寶也出現了,柳傳志對進入銀行的興趣開始增大,聯想未來可能進入小額貸款。他有這樣的想法:把互聯網業務和聯想用投資方式結合起來去創新。“以前的銀行主要是吃利息差,未來,要考慮債轉股怎么做,硅谷銀行怎么做,這些都是創新的模式。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考慮。”柳傳志說。

在這個嶄新的時代,柳傳志考慮的,和馬蔚華一樣,都是如何更好地做好客戶關系。如何讓人們聚集在一起,去投資,去幫助提升企業管理,為企業提供貸款,還可以一起去國外去收購。把大家聯在一塊,讓大家之間產生聯系,這是互聯網能夠帶來的現實效應。

“如果像過去,光把業務做得精細再精細,是不夠的。過去聯想最大的能耐是,你做我也做,我的成本就是比你低,這是我們的長處。不過這樣你擋不住人家的新套路出來。你的槍打得再準,人家拿的是導彈,能打嗎?馬化騰的微信一做,把人全圈進來了。”柳傳志說。如今,柳傳志人老寶刀不老,他從日常經營業務中解脫出來,與馬蔚華、馬化騰等人一道,出席各種互聯網社交活動,把行業的晚輩、小輩召集在一起,尋找商機,暢談未來,儼然還是時代的弄潮兒。

馬蔚華 任招商銀行行長長達15年后退休,任永隆銀行董事長。他是銀行家,也是社交家,他的口才與風度,令同行與客戶折服。

 

朋友圈決定影響力

銀行也是企業,這個觀念在中國形成的歷史不長,銀行家里,太多給人官員和政府身份的刻板印象,在企業家活動中,也鮮有銀行家出場。馬蔚華是個例外,每一年,他總有好幾場活動要“秀”自己,達沃斯年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論壇,都有他的身影。在這些高端論壇上,他與國內外企業領袖們一道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經管品頭論足,席間,他也結識和熟悉了不少企業名流,在馬蔚華眼里,李嘉誠、張瑞敏、柳傳志都是他十分敬佩的傳奇企業家。他愿意與這些商界精英打成一片,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

張瑞敏和柳傳志都是馬蔚華的好友,他們常常一起出席會議,參加活動。張瑞敏對質量的苛刻令人十分佩服,馬蔚華曾帶領手下觀摩海爾集團,學習張瑞敏對質量把控的訣竅。馬蔚華相信,銀行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追求不能比制造業更差。事實上,在他的監管下,招行對銀行資產的質量把控的態度十分堅決和苛刻,甚至降低發展速度來計提準備金,處理不良資產,以此確保質量。

馬蔚華和柳傳志都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成員,柳傳志是理事長,馬蔚華是執行理事長,二人常常一起出現在不同的活動中。柳傳志有兩點令馬蔚華特別欣賞:“他本一介書生,卻很早就想到了企業的所有權結構問題,最終不動聲色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了不起;二是他做到了急流勇退,把年輕人推上前臺,他是中國企業中少有的順利完成接班交接的企業家。”

馬蔚華給柳傳志的印象,則是專注和專業。2012年達沃斯年會上,有人問柳傳志,在全球企業都強調專注的時候,聯想為何還在進行多元化,柳傳志豪言:你應該問我,為什么別人都在那么做的時候,我們為什么成功了?在柳傳志看來,選準一個好的行業和選對人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讓這些人從物質上,到精神上覺得企業是他自己的,他是真正的主人,他在推動著企業的工作。柳傳志特別調侃馬蔚華說:“要是他有隨時被調動的心態,我相信他不會做得像今天這么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馬蔚華相信與優秀企業家在一起的銀行也一定不會太差?,F在銀行的角色變了,銀行要成為企業財務部的外延。這些成功企業的思想和經驗,對銀行這個市場化晚、管理水平低的行業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客戶和伙伴,如果只會開門見山地拉存款,促貸款,上來就單刀直入談合作,可能就沒有人感興趣。馬蔚華說:“你要人家接受你,你就要對得上話才行,下一步才是做業務。”銀行家不應該是一個只懂金融的人,不能因為自己身處銀行就只去研究銀行,必須跟誰都能交流,這樣才有足夠的視野。

柳傳志曾對媒體說,他參與的主要社交場所,一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一是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還有泰山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是行業中排在前面的,通過商業誠信推動社會進步。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是北京市領導指導成立的,希望企業家能夠在中關村的發展中起到作用,算是半官方的。泰山會是以聯誼為主,一年有兩次正式活動,正式活動缺席要交請假費,第一次請假費是1萬元。但第二次請假費就是20萬元。”

“企業界的社交生活意味著四點。首先意味著生意,第二是意味著資源,第三是意味著學習,第四意味著生活。”品牌構架師楊曦倫認為,現在出現了很多為企業家服務的高端旅行俱樂部實際是把企業家帶入新的生意圈。這樣的生意圈可能會改變企業界的公關模式,主題旅行即是商界交流的一種新名片。換句話說,在哪個圈子里社交,能標注你是哪一類人,也能決定你將遇到誰,還能影響你能做到什么。

這正是全中國的創業者們涌向大城市的商學院EMBA班、為自己找一個發達的校友會網絡的原因。僅中歐商學院一家,在上海地區就擁有各類校友組織23家,從攝影俱樂部、航海俱樂部到電子商務協會、私募基金協會無所不包。這個陣地,也成為企業家們爭奪的對象,當然,這樣的爭奪不是排他的,而是共贏的,圈子越強大,規模效應就越明顯。

近幾年里,中國企業家的圈層化特別明顯。老一代企業家,如劉永好、柳傳志,還有剛從招行退下來的馬蔚華,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到了一個30年的周期,他們需要通過重新思考來找到未來的方向。而中青派的企業家如郭廣昌等,處在上升期,他們的生活理念要比上一代健康,但他們需要通過自我修煉來提高抵御風寒的能力,這兩個人群需要互動,而現在幾乎所有俱樂部所網聚的對象,就是這兩類企業家。

社交網絡研究者唐興通認為,大眾社交會逐漸走向細分、小眾和排他,形成一個個小的生態系統。在商業社交圈內,無論是細分玩樂組織、精神交流平臺還是商會,都是其中一種。而當超過一定人數和規模后,商業社交圈也會重新切割,有的被淘汰,有的會有社會和商業影響力,形成新的社交生態。“未來像耶魯的兄弟會這樣有傳承性的圈子會越來越多。不管未來怎么樣,有一個東西會確定:他們會主導自己的社交。”唐興通說。

 

跑馬溜溜的時尚

得青年者得天下,精明的企業家們都看到了這一點,年輕人的心思一日三變,有時候連自己也摸不清楚,但富于社交的企業家們用霧里看花的慧眼,早已洞穿年輕人的心思,他們拋開年齡的束縛,追求時尚,和年輕人走在一起,打成一片,自然也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好友與導師。

馬蔚華是一個工作狂,也是一個講究時尚的人?!犊刀ㄇ楦琛繁桓淖兂闪藫u滾版,馬蔚華和員工們一起看演出,他善于捕捉各種信息,甚至清楚一些明星的花邊新聞,他覺得,掌握這種“八卦”信息也是工作需要。不過,他還覺得自己在時尚流行領域趕超年輕人還不夠“激進”。“我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超過我的實際年齡,我認為我的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包括現在比較時髦的音樂、文化,有的我雖然弄不懂,但可以接受,不過我的行動還不夠勇敢。”

“我是做銀行的,招商銀行是很年輕的銀行,只有24年的歷史,有五萬員工,平均年齡28歲,而且85%都有大學文憑,我們的客戶也是非常年輕的客戶群,有相當多是有知識的年輕人。年輕人的消費有他的特點,追求時尚,追求潮流。舉一個例子,iphone,中國年輕人不管經濟情況怎么樣,追求有一個這樣的手機是他的目標,全世界年輕人可能都是這樣,我在紐約,初春凌晨三點去買這個手機。用喬布斯的話說不是需求引導產品,而是創造了一個需求。”馬蔚華說。

在馬蔚華眼中,未來只有個性化的中小銀行才能生存,招行不僅僅是面向大眾的銀行,更是定位于城市年輕人、企業白領和高收入階層三類人群的特色銀行,他的目標,不是泛泛的13億國人。時尚的年輕人總是走在潮流的前面,這里包括那些在校大學生,他們雖然當下沒錢,未來卻是富裕階層的種子。城市白領們工作繁忙,對金融產品有天然的興趣和親和力,網上銀行也是這批人最早用起來的。富裕階層中的高端客戶對銀行的需求和普通客戶不一樣,他們需要的是理財中增值。能擁有這三類客戶,馬蔚華感覺足夠了。

王石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他是亞布力論壇的???,也是企業家中的明星,,他與馬蔚華、柳傳志等大佬一道,常出入于國內頂級社交舞臺。

王石也是蜚聲中外的青年導師,萬科的主要客戶,多是青年白領,他選擇與青年人交朋友,也是選擇了客戶。走進校園,是王石重要的社交途徑。在校園里,他是企業家,也是思想家,更是青年們追捧的偶像。2014年3月30日王石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做客騰訊思享會,以演講與對話結合的形式,圍繞“企業家精神與中國未來”與青年們展開對話交流。王石在20分鐘的開場演講中談及自己的“M”人生,兩個高點一個低潮。他以和北大山鷹社希夏邦馬登山隊的緣分切入,提出“如何使活著更有意義”的問題,他認為中國人缺乏一種不帶功利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冒險精神,從而表達了對北大山鷹精神的體認。

作為改革開放后較早創業的企業家,柳傳志也不失時機地與青年人在一起,他的行業,正是青年精英最集中的領域。他教青年人如何創業,如何成就輝煌人生:“創業者既要應對外部環境,又缺乏相關經驗,會碰到無數的困難,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去堅持;作為團隊的領袖,必須要擔當,才能團結團隊;很多年輕的創業者,用父母的錢去創業,創業初期既沒有經驗,也不熟悉環境,失敗的可能性很大,應該謹慎;創業還需要把前人的經驗拿到自己身上反復嘗試和論證,從自己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一個企業光有‘群膽’還不夠,創業者要有‘孤膽’,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站出來。”柳傳志的一席話,讓躍躍欲試的創業者們找到了方向,不過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機會,柳傳志的名聲在校園和全社會廣播,他的電腦和手機產品,更是眾多創業青年的辦公首選。

“研究新興市場,首先應該研究年輕人這個群體,我們的生產和服務要跟上。因為在互聯網的時代,年輕人是沒有差距的。弗里德曼那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新興市場的這些年輕人每天都會受到世界上最時尚的城市影響,所以會帶動生產,會使新興市場很快地站在世界前沿上。”馬蔚華說。

圈子總有價值,人脈就是金錢,這是可以變現的資源。企業家其實就是社會資源的交匯點,沒有閉門造車企業家。多露臉,多結交,做時代的風云人物,馬蔚華、王石、柳傳志給企業家們做了榜樣。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