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當代藝術的“傳教士”
湘江北上——譚國斌與當代藝術收藏展
地點:長沙,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
人物:譚國斌、張曉剛、方力鈞、葉永青、俞可、呂煥斌、陳建明、弗德里克·高利格·艾高特、
艾瑪努埃爾·雅吉等
湘江邊上燦爛的煙火,定格在2014年9月28日晚上。正當舞臺中央璀璨的燈光熄滅,長沙的夜空被煙火點亮,為遷址湘江壹號的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新館盛大的開幕儀式,畫上完美的句號。
大家仰頭欣賞焰火之時,忙碌了一天的譚國斌默默地擦拭了一下額頭的汗水。“一年的準備,為了今天”,譚國斌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寫下了這一句話。
與譚國斌策劃的任何一次大展一樣,憑借著自己強大的號召力,無論是湖南本土的知名人士還是當代藝術大腕們都齊聚長沙,從湖南省領導、湖南廣播電視臺領導、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到外國領事紛紛出席,一場華中地區的藝術盛宴正在上演。
批評家俞可(左)、藝術家張曉剛(右)
在早前的計劃里,2015年的“第五屆藝術長沙”才是新館的開館展,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新館的開張比預期提前了將近一年。盡管如此,譚國斌還是為新館拉開了讓人充滿期待的序幕:“湘江北上—譚國斌與當代藝術收藏展暨歐洲先鋒—恩特林頓美術館20世紀藏品鑒賞展”,中西兩大展覽,凸顯“國際性”的基調。
從古董商人到藝術文化人,譚國斌的藝術收藏軌跡無疑是長沙收藏家的典型案例。譚國斌的湖南籍老鄉、著名藝術家李路明,是他步入當代藝術收藏的領路人。2004年,李路明帶著譚國斌走訪了一批藝術家工作室。李路明還清晰記得,當譚國斌出現在北京的時候,身后形影不離的是兩個長沙小帥哥,拖著兩個箱包,一箱包檳榔一箱包煙,風風火火幾個月下來,當代藝術的節點人物的作品差不多集了一半。“北京好像掃蕩得差不多了,他的眼光也是突飛猛進,說起當代藝術來,條是條道是道,真讓人有點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覺,接下來就是掃蕩全中國了”。在這些領域的不斷摸索和積累中,譚國斌的心態和身份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從投資客變成一位專業藏家。在李路明看來,譚國斌從一條小毛毛蟲,一步一步地長成一條大蟲,現在又完成了突破,已經化繭成蝶。
在譚國斌舉辦的每次活動中,都可以看到方力鈞的身影。譚是剛剛進入當代藝術的古玩收藏家,方則是創作著當代藝術同時愛好古玩的收藏藝術家—同樣的愛好,讓兩人初次見面即相談甚歡。自那以后,方力鈞常飛長沙,被譚國斌帶著,看各種造型的木頭瓷器;譚國斌常飛北京,被方力鈞領著,看各類當代藝術展見各種當代藝術家,密集出入畫廊、藝術家工作室,有當代繪畫的各大拍賣會更是每場必到。
經方力鈞介紹,譚國斌結識了一大批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包括王廣義、劉小東、毛焰、周春芽等。2004年譚國斌成立了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而這批明星級的藝術家在1990年代的重要作品,奠定了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最初的館藏基礎。
2007年,由譚國斌策劃的“藝術長沙”誕生,以雷厲風行的方式把當代藝術帶到了長沙這座中國中南部的城市。四屆“藝術長沙”的堅守,讓長沙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當代藝術圈的焦點。
湖南藝術家莫立唐(左)與譚國斌(右)
“藝術長沙”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湖南有個譚國斌,也讓他在藝術圈結識到更多的藝術家。其中藝術家丁乙就是在“藝術長沙”中與譚國斌結緣。“譚國斌是一位很有能力、很有激情的收藏家,和他的認識源于‘藝術長沙’,通過多次的交流與共事,我發現他非常熱愛藝術,并對藝術品質有著苛刻要求。同時他的出現,也讓我們看到了長沙收藏群體新的能量。”丁乙說道。
十載之后,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從位于鬧市區的長沙解放西路搬遷到湘江邊上的高檔住宅區。與原來的低矮及簡陋的樓道不同,新館富麗堂皇,大堂有前臺,有休息區,還有保安把守;原來只有600平方米的空間被超過6000平方米總面積的空間代替;在舊館里從未正正經經地舉辦過當代藝術展覽,新館則早已做好了一年兩個大展的規劃;在網絡上也可以看到譚國斌當代藝術館招才納賢的信息。從個人管理到打造專業團隊,譚國斌在一步步往自己理想中的博物館前進。
“新館不僅是展覽空間的更新優化,更是在藝術內部做自我合法化努力的一步,同時,它提示著博物館作為一種人造語境,言說者、傾聽者、傳播者如何在這個人造的語境中發生著意義,它也再次提示著博物館本身作為一種文化樣本,如何回應著具體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社會關系。除此之外,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建立,就像當代藝術不是從美學視角而是從詩學視角觀之,同樣,從詩學視角理解這個博物館生長的方式將更符合它的當代品質。”“湘江北上—譚國斌當代藝術收藏展”的策展人舒可文說道,她與譚國斌的認識,也源于第二屆“藝術長沙”。
新館開幕當晚,葉永青在自己的作品前駐足良久、百感交集。他親切地喚譚國斌為老譚。兩人相識于十多年前,當時的老譚還在一張一張地找作品。
在葉永青看來,老譚就像一個收割者,拿著一把鐮刀,這次展覽是大面積收割的成果。“老譚很有意思,幾乎每年都會打電話問我,‘我在拍賣會上看到你的作品了,我想買,是不是對的?’其實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作品出現在哪些拍賣會上,而他一直在尋找這些作品的痕跡,包括其他藝術家的脈絡和蹤跡,他是非常有心地在做這方面的事情。其實也有很多其他的收藏家來找我,一開始我對老譚不太在意,慢慢地,他的執著讓我對他刮目相看。老譚在收藏家或買家群體中脫穎而出,慢慢把自己轉化成研究者,對歷史脈絡進行研究、分析,甚至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思考,把對當代藝術的了解、對世界博物館運營的了解,如何帶回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很了不起的。”
古玩商、私人當代藝術博物館掌門人、收藏家、策展人??譚國斌的身份似乎難以界定,他用一種特有的“湖湘式”路徑,成為長沙藝術風向標式的人物,也成為中南地區推廣當代藝術的“傳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