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故事還在延續
事故發生的5天后是“五一”勞動節,沒有任何消息見報,原定在市中心舉行的慶祝游行活動照常舉行。烏克蘭議會在2010年通過了一部法律,規定了清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四步走”過程,完成這個截止日期的最后時間是2065年。就這樣,嚴肅的法律用虛無的日期給了所有人一個心理上的保證。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普里皮亞季鎮的一個天臺上,遠眺能看到出事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
事故發生的5天后是“五一”勞動節,沒有任何消息見報,原定在市中心舉行的慶祝游行活動照常舉行。
烏克蘭議會在2010年通過了一部法律,規定了清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四步走”過程,完成這個截止日期的最后時間是2065年。就這樣,嚴肅的法律用虛無的日期給了所有人一個心理上的保證。
“一切都像做夢一樣。”年輕的謝爾蓋在南方周末記者面前搖著頭嘆息道。
在普里皮亞季小城,記者看到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前的歌劇院、體育場、醫院、學校、餐廳、旅館、超市,甚至還有拳擊場和游泳館,這是一座完整的城市。“超市里要什么有什么,在短缺時代簡直不可能想象,城市里的人工資是外邊人的五倍。”謝爾蓋向我們繼續介紹當時的情況。
此時,這座曾經容納了5萬人的城市已經被廢棄了28年。風聲呼嘯著,在空蕩蕩的城市里穿過,在它的一棟16層居民樓頂,可以清楚地看見東南5公里外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就是普里皮亞季一切幸運與不幸的根源。
事故后,“五一”節游行照舊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蘇聯時期全名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核電站”,始建于1970年。它位于烏克蘭北部,距離基輔有120多公里,距離白俄羅斯邊境大約16公里。當時原計劃修建六個核電機組,在1986年4月26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