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宋朝那些名畫“拍”回來 宋畫很糾結
三百余年的兩宋,連同五代、遼、金,至少上千件紙本、絹本繪畫作品分藏在全世界一百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機構手中。假設它們拿到拍賣行去,基本每張都能估出上億元的價格。如何把它們搜集齊全,用8×10英寸反轉片一一拍成底片,印制出書?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現藏日本京都東福寺的宋畫無準師范像。日僧圓爾弁圓入宋求法,拜在杭州徑山寺的無準師范門下?;貒鴦摿|福寺時,圓爾帶回了無準師范的頂相圖(肖像畫),后兩人的肖像畫都成為東福寺鎮寺之寶。中國寺廟收藏的佛教題材繪畫反因朝代更迭等原因毀壞殆盡。
宋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成熟期,也是高峰期。畫家多、畫法多、傳世作品多。從戰國至唐,流傳至今的繪畫作品一共不過百件,而宋朝一個朝代就有千余件。
美國人對中國畫的興趣與研究,正是從宋畫開始的;直到他們買下一大批,才總結出一點經驗,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假的。
中國大陸至今仍是收藏宋畫最多的地區,但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也是宋畫收藏和研究的世界級重鎮。“在20世紀最后幾十年,他們的研究水平全面超越中國大陸。”
83歲的中央美術學院退休教授薄松年一點都沒給同行留面子。
2014年11月1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的宋畫國際學術會議閉門會上,這位操著一口濃重保定腔的特約嘉賓,對12名來自全世界的學者論文一一點評,對其中一半以上都表達了不同看法。
薄松年當年的學生,同樣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副教授黃小峰是被“看法”的學者之一。他為這次大會提交的論文《嬰戲、辟邪與采藥:尋覓宋畫中的端午扇》有一處注釋,標明此處引述來自宋人孟元老的筆記著作《東京夢華錄》,被白發蒼蒼的薄松年抓?。?ldquo;《東京夢華錄》我滾瓜爛熟,(這句話)不是里面的!”
這次會議的討論氣氛友好,但不無較真兒;與會者們當場打開電腦,上網。“我們幫薄老師驗證了一下記憶力,”黃小峰笑著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他還真沒記錯。最后發現,是我把注釋標錯了。那句話是來自南宋的另一本書,《歲時廣記》。”
12名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其中包括80歲的美國著名藝術史家、耶魯大學藝術史系榮休教授班宗華,每個人都帶來了一篇關于宋畫的論文,準備結集出書。這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少有的大場面。
敢于舉辦如此規模的宋畫學術研討會,浙江大學很大程度上的底氣來自出了一套重量超過100公斤的書:《宋畫全集》。這套書由浙江大學與浙江省文物局共同出版,收錄了分布在全球一百余家機構與個人手中的大量宋畫。
“如果沒有這套書,我想很難有這個(舉辦學術會議的)想法了。”會議主持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繆哲教授說。
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底片
說是一套書,其實并不確切。啟動快十年了,《宋畫全集》仍然沒有出齊。
它分七卷,每一卷有若干冊,每一冊的重量都在四五公斤,售價約4000元。目前,這套書共出了22冊。第一卷,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作品;第二卷,上海博物館收藏作品……第六卷是歐美、第七卷是日本收藏作品。根據作品多寡,每一卷的冊數都不同。
浙江大學做這件事,理由很樸素: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最初的想法只是編海峽兩岸故宮的宋畫圖冊。“我說:那么人家兩個故宮自己弄就行了,需要你浙大干什么?我們干脆做一套全世界的宋畫。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嘛,名正言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