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史話之八】1910年國會請愿(上)

1908年,在立憲派的鼓吹和發動之下,十余省的紳商民眾選派代表赴京請愿速開國會。到了1910年,全國掀起了更大規模的國會請愿熱潮,先后進行四次,長達一年之久。盡管請愿沒有達到本來的目標,但卻在比較廣泛的范圍內普及了立憲知識,提高了國民的民主覺悟。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09年,徐特立憤而斷指,寫下“請開國會,斷指送行”八個字,以此為國會請愿代表送行。原件由張清華保存,1950年2月27日捐贈,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國博網站/圖)

1908年,在立憲派的鼓吹和發動之下,十余省的紳商民眾選派代表赴京請愿速開國會。到了1910年,全國掀起了更大規模的國會請愿熱潮,先后進行四次,長達一年之久。盡管請愿沒有達到本來的目標,但卻在比較廣泛的范圍內普及了立憲知識,提高了國民的民主覺悟。

徐特立斷指血書

1908年的請愿,促使朝廷宣布了九年正式立憲的期限。但立憲派認為期限過長,資政院不能代表民意;在籌辦諮議局的歲月里,立憲派看到政府的表現,“以樞臣之老耄,疆臣之畏葸不前,但足以亡國而有余,絕不足以喚起沉疴,挽回危局,共臻于立憲之一境”,深深認識到只有早開國會,成立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人民參政,才能監督政府,加快立憲的步伐。1909年9月,中國與日本簽訂新約,喪失種種權利,列強在海牙和平會議上密議統監中國財政的消息,給人們以極大的震動,群以為“欲求一非槍非炮非艦非雷而可使列強稍稍有所顧忌者,實無其策,于是擬請速開國會及組織責任內閣之議,各行省乃不謀而同”,10月13日,江蘇諮議局議長張謇同立憲派骨干商定,派人前往各省諮議局相約,于12月中旬派代表到上海,共同討論速開國會的問題。

11月初,張謇親赴杭州,會晤浙江巡撫增韞,增韞表示愿與江蘇巡撫瑞澂取同一態度。又會見了湯壽潛、王清穆等人。當時有人說,從政府、社會各方面觀之,“國不亡,無天理”。張謇回答說:“我輩尚在,而不為設一策,而視其亡,無人理。”他覺得國民要盡到自己的責任,為國家分憂解難。湯壽潛同意他的意見,上疏請求提前召開國會,或先開臨時國會。

請愿速開國會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大力支持,徐特立斷指血書是其中最為感人的事件。12月6日,湖南各界推舉羅杰、劉善渥等4人為代表,定于8日啟程赴滬。時在長沙修業學校任教員的徐特立聞悉異常興奮,8日在學校談及外交失敗、時局阽危、“既已籌備憲政,以圖補救,則非早開國會,不足以促進行”時,他熱血沸騰,找了一把刀,將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用鮮血書寫了“請開國會,斷指送行”八個字,表達了支持請愿的堅強決心。他還想去找羅杰親自陳述意見,經人勸止,遂囑姜濟寰、彭國鈞將血書轉送代表,并代達己意。徐特立是以甘灑熱血為代價換取國會速開的第一位志士。

到上海參加會議的共有16個省的51名代表,從12月18日起召開請愿國會代表團談話會,確定簽名以諮議局議員為限,公推直隸省的孫洪伊領銜,決定了進京的人員,12月30日通過了要求一年召開國會的呈稿。會議期間,羅杰和劉善渥向代表們展示了徐特立的血書,大家看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