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星空
一群詩人,跑到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在大漠深處的夜晚仰望星空,是怎樣的一種詩情畫意呢?本期文化專題,為你展現《醉沙——在巴丹吉林大漠的詩酒人生》。
說到星空,很多人都會想起康德在其倫理學名著《實踐理性批判》中的一段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贊嘆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
可能康德老人家習慣了思考,所以,星空也是用來思考的,在他心目中,它對應的是大自然深邃無比的法則和定律,是宇宙奧妙無窮卻不可更改的運行規則,是上蒼賜予人類、并主宰我們的物質世界及其規律。這些規則、定律像星空一樣高遠,像繁星一樣浩渺,像日月一樣永恒,像上帝一樣神圣且不可抗拒。
在星空面前,我們感受到人類的渺小,生命的無常,時光的流逝,外在世界的不可知和不可控。
然而,和外在的宇宙相比,人類因為超越普通生物而形成的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詩性的力量,神性的力量,也和那個星空一樣宏大,一樣高遠,一樣浩瀚無際。這種力量和星空一樣,讓人敬畏和贊嘆,使人臣服,并形成人類社會的諸多法律、規則、范式等等。
所以,仰望星空,其實是仰望我們自己創造的人間奇跡,仰望我們心靈中神圣、莊嚴、崇高的一面,是仰望我們在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等各個領域的偉人,也是仰望我們在各個領域里從日常繁瑣的生活中超越出來的思想和精神。
正是因為這些,我們才發現東西方有如此相似的對星空的寄托:在古老的東方,不同的星宿,代表了各種不同的杰出的人物,他們是精神和智慧的化身,信奉他們,敬仰他們,就會有超越凡俗的力量和勇氣。在西方,星宿代表了永恒,代表了偉大。天文學界每發現一顆行星,都會有各界推薦對社會作出杰出貢獻的人,期望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些星座。
圍繞著星宿,東西方也還有相似的命運預測及性格分析。比如西方的12星座,依托出身的月份,解析各種性格和命運。而東方的星座,則借助出生年、月、日、時辰的組合及相生相克的關系,去窺探生命的諸多密碼:生老病死,起落人生等等。
從這個角度看,康德是對的,星空是用來反復思考的。敬畏,并不是敬而遠之,而是在思考中,在實踐中,去把握,去超越。就像珠穆朗瑪峰,那金光閃耀的尖頂是我們敬畏的,但人類掌握了攀越的途徑和方法,就有可能去攀爬,并登臨其頂。就像星空本身,人類的宇宙飛船,已經出發,已經光臨過太陽系的重要行星。
不過,在詩人的眼里,星空是用來凝望的,是用來想象的,是用來寄托人間的諸多恩怨情仇的。
夏日的夜空,銀河兩岸,鵲橋相連,便會有無數美麗的故事相傳:“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秦觀的經典名作《鵲橋仙》。
“世界在喧鬧中逝去,你凝視著什么,在那睫影的掩蓋下,我發現了我一個笨拙的身影,在星空下,不知所措,星星,漸漸聚成淚水,從你心頭滑過,我不會問,你也不會說。”這是顧城的《凝視》
星空對于我,最美好的回憶是年少時,夏夜,在老家的場院里,躺在漸漸清涼的桌子上,和父母兄妹一邊說著閑話,一邊想象那個渺遠的天際,哪一顆星星會突然向你眨一下眼,讓你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