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兒被彗星彈回太空

菲萊著陸器第一次登陸彗星時,直接從彗星表面高高彈起。假如彈得再快一點,它就要永遠迷失在太空中了。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4年11月12日,德國達姆施塔特,歐洲航天局工作人員慶祝羅塞塔探測器發射的著陸器菲萊成功登陸彗星。 (CFP/圖)

菲萊著陸器第一次登陸彗星時,直接從彗星表面高高彈起。假如彈得再快一點,它就要永遠迷失在太空中了。

2014年11月12日,人類的太空探測器首次在一顆彗星上實現了軟著陸。歐洲空間局(ESA)的探測器“羅塞塔”經過10年的長途跋涉,帶著著陸器“菲萊”到達了它們的目的地——67P/C-G彗星。此時它們距離地球4.83億千米。

菲萊自帶了一把“魚叉”,這把叉子的作用是在著陸時將菲萊牢牢地固定在彗星表面。設想中,彗星表面的物質很松散,主要由冰和一些塵土組成,彗星的引力也很小,因而必須要用“魚叉”這樣的特殊機構才能讓菲萊穩固地站在彗星表面。

這是設計人員的計劃,但實際的著陸過程卻是一波三折。

格林尼治時間2014年11月12日下午4時許,在位于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局的控制中心里,控制人員確認了菲萊已經在彗星67P/C-G表面著陸。

隨后,科學家和飛行動力學專家們開始合作分析菲萊發回的第一批數據。這些專家位于德國科隆的著陸器控制中心和法國圖盧茲的菲萊科學、控制與導航中心,他們在分析數據后得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菲萊并不是在彗星表面著陸了一次,而是著陸了三次。

臨時目標

菲萊的目標彗星67P/C-G是由兩名烏克蘭天文學家在1969年發現的,它的名字也是由這兩名烏克蘭人的姓組成的。這顆彗星的形狀非常不規則,最寬的地方有4千米,窄的地方則只有1.3千米。從某些角度來看,67P/C-G像是一只站立著的大頭獅子。

67P/C-G是一顆周期彗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