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史話之九】1910年國會請愿(下)
盡管請愿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運動卻在比較廣泛的范圍內普及了憲政知識,提高了國民的民主主義覺悟和愛國主義思想;暴露了當權者的真實面目;促使立憲派的少數激進分子與政府決裂,轉變到革命立場上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大釗在國會請愿運動中是北洋法政學堂的學生代表。
各代表紛然淚下,答謝學生,誓死請愿到底。趙振清、牛廣生等遂高呼“中國萬歲”!“代表諸君萬歲”!拭淚踉蹌而去。
盡管請愿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卻在比較廣泛的范圍內普及了憲政知識。
1910年10月3日,國會請愿代表團在經歷了前兩次的挫折后,通告全國人民,進行第三次請愿。請各團體同時開會,“邀集大多數國民速赴各督撫衙門,泣懇代奏速開國會,以救國亡,或聯電政府代奏。”
7日午前,孫洪伊等23名代表正整隊前去攝政王府,忽有學生趙振清、牛廣生等17人來到,交給代表一信,主要是說政府不可信賴,表示“此次將以血購國會”。并對代表說:“第三次請愿勢不能再如前之和平,學生等與其亡國后死于異族之手,不如今日以死餞代表諸君之行”。言畢,趙振清、牛廣生即拔出利刃,欲自殺以明心跡。代表驚駭萬分,緊握兩人之手,苦苦勸解。在代表防備稍疏之際,牛廣生突然持刃割下左腿一塊肉,趙振清割下右臂一塊肉,在致代表的信上涂擦數遍,慘不忍睹。各代表紛然淚下,答謝學生,誓死請愿到底。趙振清、牛廣生等遂高呼“中國萬歲”!“代表諸君萬歲”!拭淚踉蹌而去。
孫洪伊等抵達攝政王府,載灃不在。經商議,留下李芳等6人守候。李芳等輪流向圍觀的群眾演說,許多群眾流下悲憤的眼淚。巡警官員想為代表尋找住處,代表決心露宿,予以謝絕。民政部尚書善耆聞訊趕來問慰,告以載灃回府尚需數日,不如代達為速,并保證明天即可將代表意見和上書代陳,后日與代表會面。李芳等便將上書交給善耆而歸。
8日上午,青年張成珍又將自己的血書、紅稟、所斷左手食指及青年張云湖的血書送交代表團,表示他們要求速開國會的誠意和對代表的堅決支持。
9日下午,孫洪伊等前赴資政院呈遞了由187人署名的請愿書,請資政院提議于1911年召開國會,將請愿書代奏。諮議局聯合會也將速開國會的陳請書呈上。
20日,湯睿代表僑寓日本的中華會館、中華總商會、中華教育總會同胞,也向資政院呈遞了請愿書。
22日,資政院通過了速開國會的議案,代表興奮不已,再電各省諮議局要求督撫代奏速開國會。26日,資政院通過了速開國會折稿。為達請愿目的,代表團又上書載灃和會議政務處,要求允準速開國會。后聞政府議定1913召集國會,又電告各省團體致電軍機處,力爭明年即開。
各省團體和紳民要求速開國會的熱情比前兩次高漲得多,不僅有許多省增派了新的代表到京,而且突破了以前少數代表請愿、多數群眾簽名的方式,舉行了浩浩蕩蕩的游行,使運動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群眾性運動,把運動推向新的高潮。
瑞澂(上圖)與錫良領銜聯名十八省督撫致電軍機處,請速開國會。
群眾游行請愿
發動群眾游行請愿由直隸首發其端。10月5日上午,各界一千余人召開了大會,會后李向辰、溫世霖、閻鳳閣等領銜人率領著與會人員列隊向督署進發。隊伍的前導有商民林子書捐贈的8面黃色大旗,上書“順直人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