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的教材

從編寫、立項到審查通過,公關的作用逐步凸顯,潛規則之下,一些出版社忽視了教材質量。往往審查還沒開始,“大家已經知道名單了”;有的教材沒通過初審,居然得以“復活”。

責任編輯:姚憶江 蘇永通

被教育部責令整改后,清遠市某中學的初一學生領到兩本英語教材。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編者按:從2001年開始,教材多元化改革啟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小學的課堂內容。

“得教材者得天下”,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出版社不惜以違規甚至違法手段搶占市場;有些地方在選用教材時,無視“不得行政干預教材”等規定,出現了選用質量不高教材、頻繁更換教材等亂象。

最近,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強化行政監督、選用透明化、懲處有效化等舉措,力圖治理教材之弊。

有的教材選用委員會幾年不開會,決定權落入個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手中,甚至“一兩個人說了算”。

從編寫、立項到審查通過,公關的作用逐步凸顯,潛規則之下,一些出版社忽視了教材質量。

往往審查還沒開始,“大家已經知道名單了”;有的教材沒通過初審,居然得以“復活”。

“老師,我們以后學哪本課本?”

2014年9月9日,中秋假期結束返校首日,清遠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一某班英語課上,學生望著手里的兩本英語教材,面面相覷。

一位自稱是該校初一英語老師的網友“我愛老師110”在天涯發帖,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滑稽一幕。

事情起因,是清遠、河源的教材更換決定。2014年7月初,兩市教育局先后貼出教材選用情況公示,決定用人教版替下使用了七年的仁愛版。此舉招致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的舉報。

教育部不久通知:兩市行政干預教材選用、違規更換,應予糾正。仁愛版105936冊英語課本在新華書店前停留兩夜后,如愿以償送到了兩市學生手里。

吊詭的是,雖然拿到了仁愛版教材,但“教育部沒有指示如何處置開學第一天發放至學生手中的人教版教材”,于是十余萬名學子人手兩本教材。至于教學時該用哪一本,沒有任何一方告訴學校。至今,清遠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的學生上課依然使用“違規選用”的人教版。

這不是偶發事件。

2010年,安徽省五地市學期中途更換學生教材。

2011年,黑龍江省三市多年使用未獲批教材。

2013年,海南省教育廳更換中小學教材。

……

更換風波背后,折射出自2001年教育部啟動教材多元化改革以來,所伴生的教材選用亂象。

2001年,全國教材市場大門洞開,國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單位、團體和個人編寫教材。這項舉措最初希望打破人教社“一統天下”的壟斷格局,以無形的市場之手激發教材“百花齊放”的競爭活力。推行至今,極大地豐富了中小學的課堂內容。但在教材編寫、審查、選用過程中,也出現了某些亂象。

甚至,一些潛規則滲入到教材市場,它們就像教材圈子的生物鏈,一環扣一環,形成一座座灰色的高墻。墻內,每一個參與者彼此心照不宣,在默默遵守游戲“規則”的前提下,為教材展開一場場攻城略地的較量。

楊英所在的出版社被無情地排擠在墻外。在她看來,因為隨著市場的異化,教材漸成一片江湖,不遵守游戲規則者,似乎難以存活。

誰才是受害者

若不是教育部一紙責令,清遠與廣州教材的對接計劃還將繼續。今年暑假,清遠市決議將初中物理、初中化學、小學英語、初中英語、高中英語5個學段的教材全部替換為人教版教材。給出的解釋是:“按市政府關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