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僵尸企業就該死掉
現在地方政府養的僵尸企業,在規模上與當時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了。更何況,市場化理念比當時更加深入人心。只要踐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出清那些還沒有養虎為患的僵尸企業,中國經濟開啟新一輪的高增長不是夢。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實習生 吳越安
對“新常態”的權威解讀來了。日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講演,界定了新常態的三個最基本特征:增長減速,深度調整及風險顯露。在談及風險顯露時,楊一點也不避諱僵尸企業問題,令人耳目一新。
他認為,當中央提出化解產能過剩時,因為地方政府有土地財政、手里有一部分錢,“很多地方都覺得你這個地方應該化解,我這個地方可不化解,所以拿著錢去支持進行改造、維持、疏解,(及通過)銀行貸款的斬息等等,培植了不少該死沒死、死不了的僵尸企業。”“潛在的一些風險,隨著今后增長的減速和結構的深度調整,必然要逐步顯露出來,那些僵尸企業不能總讓它那么維持著,以后政府還有錢去維持它嗎?”
毋庸諱言,僵尸企業是2008年11月推出“四萬億”刺激的后果之一。2008年底-2013年底六年間,廣義貨幣M2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