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需求刺激技術轉移到中國去,時機最佳?
“到中國去”的企業主充滿疑慮:自己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扛著樣品,坐一天飛機,簽了合同,被灌醉在異國他鄉之后,環境技術的知識產權問題為什么還是不能解決?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鐘煜豪 梁月靜
各國向中國推介環境技術一直在進行,但最近的趨勢無疑大大加強,主要原因是中國環境技術升級的需求開始真正釋放。
中國環境管理從“表演型”到“結果型”——只考核“天藍水綠”的轉變,讓國內企業的商業導向發生根本變化,極大促進了全社會環境技術升級需求的爆發。
“到中國去”的企業主充滿疑慮:自己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扛著樣品,坐一天飛機,簽了合同,被灌醉在異國他鄉之后,環境技術的知識產權問題為什么還是不能解決?
“你見過實木做的空氣凈化器嗎?”
“請大家閉上眼睛,深深地吸氣,想象此刻你正在芬蘭的原始森林中,呼吸清新的空氣……”2014年11月5日,第一屆國際清潔技術轉移和投融資峰會,芬蘭空氣凈化器公司斯麥爾特(Air0)首席執行官Valle Kulmala演講前這樣對臺下各國專家說:你見過實木做的空氣凈化器嗎?
10個月前,Valle Kulmala與技術團隊創立了公司斯麥爾特,以芬蘭森林為賣點,目標市場針對中國。“我們是為中國空氣污染而成立的,目前傳統低質量的凈化器對PM2.5的凈化效率實際不足90%(盡管普遍宣稱為99%以上),這并不能真正保護健康。”Kulmala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芬蘭技術加上中國市場,是他決定跳進看上去已經一片“紅海”的中國空氣凈化市場的原因。
和Kulmala一起組團來中國“路演”的還有十幾家芬蘭環境技術企業,他們有的擁有可以刷信用卡和設置密碼的垃圾桶,這在歐洲主要用于支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