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在偉大作品底下,傻呵呵做一點小事
你聽了那么偉大的東西,知道那個高度你永遠無法企及,有的時候甚至會很頹,算了,我們不要干了……我們現在就是傻呵呵地在下面做一點點而已。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周鑫 姚家怡 何艾琳
縱向地看,中國早已跨越了10億人1個作家8個樣板戲的年代;但是橫向看,我們依舊在一個模仿力、翻唱力、移植力強勁,而原創力薄弱的時代,我們仍然處于一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發展歷程中。為此,我們不懈地關切原創作品,不息地為原創精神鼓吹,不遺余力地向原創權力榜上的英雄致敬。
劉歡提問:假如給你200元,你是買票看演出,還是吃了它?
你聽了那么偉大的東西,知道那個高度你永遠無法企及,有的時候甚至會很頹,算了,我們不要干了……我們現在就是傻呵呵地在下面做一點點而已。
——劉歡
劉歡在《中國好歌曲》中的感動,純粹因為歌。他的焦慮在于,就這么點歌,翻來覆去地各種編曲,這么下去,中國的音樂怎么得了。
制作一檔鼓勵原創歌曲的節目,是劉歡主動向燦星提出的,于是有了現在的《中國好歌曲》:“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節目本身不支持原創。兩個歌手唱的水平差不多,有一個是自己寫的,加分還是不加,變得不太好弄。節目原版不要原創,只翻唱大家熟悉的歌曲,據說對電視收視有好處。”
問題是國外不愁歌曲來源,但中國是節目多、創作少。到2013年,各種歌唱選秀節目都在找編曲,劉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就這么點歌翻來覆去地唱,編曲就得不停地變,大家招兒都快用完了。這么下去怎么得了,我們必須自己拓展一個模式,一定得支持原創。”
“支持”延續到節目之外——劉歡為《中國好歌曲》里的學員涂議嘉當起了制作人,新專輯里的作詞、作曲、演唱,都出自這位16歲創作歌手。她被劉歡稱為天才:“用非常簡單、直抒其懷的方式表達她那一代人的生存狀況。”
歌手選秀在電視節目熱鬧完之后,創作人后續的推廣跟不上,劉歡要補的是這個缺。劉歡的學員中不乏優秀人才,他們大都有過獨立制作或發片的經歷,涂議嘉年齡最小,最需要支持。涂議嘉的音樂有種迷幻結合新金屬的味道,又正好是劉歡這段時間特別喜歡的音樂類型。
在專輯的制作上,劉歡強調自然、生動,不修音:“修音好像變成必須的錄歌工序,但它是一個數字處理的過程,每次加工都會失掉一點細節,最后就是不如一開始唱得那么生動。能不修最好不修,有些地方不好再來一遍,錄音本來就可以這樣做。”
劉歡自己的專輯只能等《中國好歌曲》結束后才有時間去做。他在對外經貿大學講授的《西方音樂史》出書的計劃也要等到2015年4月以后才有時間開始著手去做:“真把它寫在紙上,很多東西要考究,不能亂叨叨,要把所有東西都弄得很踏實。”
“沒白忙,真有好歌在”
南方周末:在做《中國好聲音》的時候,你抱怨過節目把你談音樂的部分都給剪掉,剩下煽情的,電視要考慮收視率,就把節目做得狹隘了。
劉歡:現在好在我們(導師)在節目當中還有一定的話語權,盡可能地來調整。我后來發現節目組跟我們做下來之后,是有認同的。他們一開始擔心,你們老在節目里面說技術問題,說這個調之間的這個那個,老百姓哪聽得懂這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