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工業園:一個村莊的城市化之路
這個富裕起來的農村,這個一心要轉型為工業園的農村,骨子里其實還流淌著農村的血,同時又必須面對工業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它是目前中國無數個正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前行的農村的一個縮影。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浩浩蕩蕩的迎親車隊駛向毛家莊村,帶頭的悍馬車小心地穿過水泥路障。這些路障是為了阻止大型卡車駛入保護村路而建。這樣豪華的迎親車隊在毛家莊村已不鮮見。
毛家工業園,本名毛家莊村,隸屬于濟南市天橋區大橋鎮,是黃河北岸一個人口不足五百的普通小村。最近十多年,靠土地經常餓肚子的毛家莊人在不到八百畝的土地上建了一百多座家具工廠。如今開著小汽車去種地的村民們,對外更愿意稱這里是“毛家工業園”。
鹽堿地占了毛家莊村耕地的三分之一,因此貧困曾是毛家莊村民揮之不去的噩夢。1965年出生的孫家祥如今已經是村里數得著的大老板,但他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年初中放暑假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到黃河南的市區去撿城里人丟棄的西瓜皮回家腌咸菜吃。
鞏勝利開著自己的奇瑞轎車下地干農活。在毛家莊村,超過半數家庭擁有轎車,轎車早已不是奢侈品。
村民早已接受婚禮上的白色婚紗,但還是要求新娘按照傳統披上紅色蓋頭。這種土洋結合的風俗還包括新娘手中同時捧著玫瑰和稻草,后者象征避免災禍。
陰歷十月初一,鞏愛良和妹妹來到祖墳前祭奠祖先。他們身后不遠處的霓虹燈來自鄰近的馮塘村即將竣工的商品樓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