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大才鄉間來 幕天講壇長汀行
“城市的孩子好比流水線上生產的鞋子,鄉村的孩子好比手工制作的鞋子。鄉村的孩子要么不成才, 要成就成大才。 ”11月5日上午10點20分,幕天講壇創始發起人、著名學者、中山大學謝有順教授回到了他的初中母?!=ㄩL汀水口中學,以《記住每一個出發的地方》為題,向學弟學妹們激情演講。二十多年前,這位生于斯、長于斯的客家鄉村少年,在這所中學讀完了初中三年。如今已成全國知名文學教授的他在寄情文字、埋首學問、專注育人、介入各種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之余,一直不忘反哺故鄉。
“城市的孩子好比流水線上生產的鞋子,鄉村的孩子好比手工制作的鞋子。鄉村的孩子要么不成才, 要成就成大才。”11月5日上午10點20分,幕天講壇創始發起人、著名學者、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先生回到了他的初中母校——福建長汀水口中學,以《記住每一個出發的地方》為題,向學弟學妹們激情演講。二十多年前,這位生于斯、長于斯的客家鄉村少年,在這所中學讀完了初中三年。如今已成全國知名文學教授的他在寄情文字、埋首學問、專注育人、介入各種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之余,一直不忘反哺故鄉。
11月的福建,已入深秋,天亦微涼。多年前,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從這里的美溪村走出,如今已二十余載。11月5日上午一大早,回到中學母校的謝有順教授,和他十多個文化界的朋友們一起,靜靜地坐在操場上,微笑著看著好奇的學弟學妹。二十多年前,他也懵懂天真,渴望了解任何一個從山外走來的陌生人。如今,他以《記住每一個出發的地方》為題,向這些學弟學妹們分享個人的成長感悟。當天,謝有順還向母校的近300位師生每人贈送一份禮物,并以他和他的朋友們的名義向母校捐贈圖書和電教設備。
10月20日,幕天項目組為幕天創始發起人、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發起了“眾籌母校行”的活動。消息一傳出,謝有順眾多好友積極參與,眾籌名額很快爆滿。他們中,既有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賈平凹、麥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躍文、東西、雷平陽,也有著名作家、導演、書法家李亞偉、潘靈、張悅然、田瑛、千夫長、楊衛東、羅新學、狄學飛、劉海星、子夏、謝石相、李清明、黃驚濤,大學教授莊森、徐琴、傅華、陳斯拉,以及他的青年朋友李鵬、朱艷、彭恬靜、鄭旭純、李西銘、黎漢偉等人,活動共籌措款物近20萬元,將全部捐贈給水口中學。
一個文科教授試水新媒體,而且只是小范圍內發布消息(不接受陌生人的捐贈),就迅速達成心愿,并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轟動,可見謝有順教授的人氣之旺與這種公益新模式的魅力。
山水崇拜,游子夢
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對自己的鄉土像中國人那樣有著割舍不掉的眷戀,回鄉,返鄉,也是在外打拼的游子們的夢想。
謝有順(左)、羅新學(中)、劉海星(右)在謝家觀賞風景
11月3日,是謝有順教授母校行的第一天。上午,謝有順帶著他的朋友來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祥華鄉東坑村,參觀鐵觀音茶園。作為本次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幕天公益茶園開園儀式在當天隆重舉行。安溪因茶名世,被稱為鐵觀音的故鄉。一路山形崔巍,綠水環繞,這是典型的閩西茶區,宋代詩人蘇轍《和子瞻煎茶》有佳句:“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形容的正是此間茶人桃源般的生活。
幕天公益茶園是本次活動的全程支持方—圣川茶葉在福建安溪的種植基地。抵達安溪祥華東坑村,只見層巒疊嶂,白霧蒸騰,青煙裊裊,層層茶田如臺階般整齊密布。謝有順甫一出現在幕天公益茶園,就引起了眾人的“圍觀”。此時,鄉里像過節一樣,一路彩旗飄飄,地方領導和百姓涌向老鷹山山腰。隨著幾聲禮炮,紅布被揭落—“幕天公益茶園”幾個金光大字閃現,安溪鐵觀音自此成為國內首個支持“幕天講壇”項目的茶葉品牌。
感受了安溪的青山綠水,品味了聞名遐邇的鐵觀音,謝有順受邀前往安溪茶學院進行專題演講。面對好奇和渴望的眼神,謝有順侃侃而談,論茶道,談幕天。在他的視角里,茶并非如一些專家所描述的那般實,它已超脫出了物的概念;同時,茶也并非想象中那般虛,無需故弄玄虛。他不贊成將茶過度地實物化,也不贊成過度地玄學化。
“物質是我們識茶的基礎,但是茶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力,之所以能夠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絕不僅僅在于它的物質基礎。茶有它的性格,有它的茶品,有它的文化”,謝有順在演講中說,沒有文化含量的茶,不過是樹葉?,F在人們將茶玄學化,賦予茶太多的說法、概念,太多的命名,卻忘記了我們為什么樣喝茶,喝茶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價值和意義。
謝有順買茶、愛茶、品茶,也評茶,以文會友,以茶會友,成為他詩文人生的組成部分。善于思考的他觀察中國人喝茶的過程,總結出一套茶理。他說,中國的茶文化暗含了對自然、對山水的一種觀念和看法。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是一個沒有恒定宗教傳統的國家,但卻有十分特殊的宗教,他將其喻為山水教。“很多中國人的確不信上帝,或者不信仰一個永恒的神,但中國人一直以來信仰山水”。對山水的崇拜,直接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
或許,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對自己的鄉土像中國人那樣有著割舍不掉的眷戀,回鄉,返鄉,是在外打拼的游子們的夢想。如今,幕天給了人們一個空間,一個舞臺,“我們在喝茶、休養的同時,不要忘記這個世界還有幕天,還有一個夢,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改變現狀”。
“能改變現狀的,只有自己”
在謝有順看來,知識分子需要強大的實踐能力和行動能力。他以胡適為例,告誡中國人要有行動力,積極參與到社會每一處的變革當中。
11月5日,一路風塵,謝有順來到中學母校—長汀水口中學。二十多年前,謝有順便是從這里出發,走向世界。這位生于斯、長于斯的客家鄉村少年,在水口中學這所全縣最不起眼的中學,讀完了初中三年。如今,他已成為全國著名的文學教授,也是在全國最有公眾影響力的長汀文化名人。2010年,謝有順與姚明、馬云、丁磊、賈樟柯等人一道,被國際經濟組織達沃斯論壇評選為“全球青年領袖”,那年,中國有13名青年獲此稱號,其中,大學教授一共兩人—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和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
當年,謝有順從家里步行10公里才能到達水口中學,在他的印象里,這是當時全縣最差的中學,正是在這樣一所不知名的鄉村中學,謝有順度過了三年時光。在這里,他感受到了學校的孤獨。
如今,回到母校的他時常想,如果當年有如今的條件,也有遠方的人來看望自己,向自己表示關愛,給自己寄一本書,甚至是一個書包,那一定會給自己少年的心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謝有順從福建長汀縣的美溪村走出,一直不忘反哺故鄉,經?;亻L汀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這十幾年來,他籌資幫村里建大橋、修公路、通自來水、裝太陽能路燈,還為家鄉小學修建新的教學大樓,并為老家發起了多起公益捐贈。他是一個鄉情深厚之人,在村民中有很好的口碑、很高的威望。他的微信名,就叫“謝長汀”,他愿意用故鄉為自己命名,這是一份與生俱來的親近與驕傲。如今,謝有順帶著幕天團隊再次返鄉,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他帶著他那些文化界和商界的朋友,一同回去,與朋友們一起走他小時候走過的路,看他成長的村莊,欣賞曾經感動他的美景。同時,謝有順要在母校的操場上,與學弟學妹分享人生感悟,回答他們的問題,聊他們最關心的話題。
謝有順在演講中告誡孩子們,“你們一定要記住我今天告訴你們的兩個詞,一個是平等,一個是堅持。人生來看起來并不平等,但是,每一個人在出生的時候,沒有人會問這家人生的是一個什么部長、富翁還是校長,人們只關心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梢?,人生而平等。我們要直面我們現有的環境和條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一切。”在談到人生不平等的一面時,謝有順更看到了平等的另一面,那就是機會的平等。“上天其實給我們的很多機會都是平等的”,他希望孩子們不要自卑,“你今天在水口,也許明天就在長汀的中學、在北京的大學,會有很多更好的學校在等著你們”。未來并不可知,關鍵在如何選擇,如何奮斗。
人生漫長,并非一天兩天就能決定人的所有,這是年復一年努力的結果。細心的謝有順發現,但凡是有所作為、有所突破的人,他們無論從哪里起步,一定有一個值得人們學習的品質,那就是堅持。“一直往前走,我所走過的路都成為我人生的累積,我的明天是在今天的基礎上累積起來的,我們堅持走好每一天,堅持做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個階段,過好每一天,你就會有所作為,這個至關重要”,謝有順對孩子們說。 面對學校操場上一雙雙真誠的眼睛,謝有順以一個母校學長和幕天導師的身份,對同學們一字一句地解析平等和堅持這兩個最質樸的詞。“現狀是可以改變的”,謝有順反復強調這句話,能改變現狀的,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我們不奢望改變中國,但是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信心去改變自己,改變一個人、幾個人,這就足夠了。”
謝氏人氣,一呼百應
千夫長(左)、謝有順(中)、楊衛東(右)在客家山村游憩
本次眾籌母校行活動,贏得了眾多網友的熱烈支持,但謝有順表示,這次溫暖的半私人活動,只接受他二三十位好友的捐贈(每人最多不超2萬元),不接受陌生人的捐款。謝有順好友眾多,都有意與他一起返鄉,消息一傳出,眾籌名額很快就滿了。
千夫長是謝有順十幾年的老友了。作為文化名人,謝有順愛好書法。以文會友、以茶會友,是兩人的共同愛好。有時間兩人還一起搗鼓木頭,收藏、制作木器。二人雅興一致,趣味相投,早在2006年,千夫長便聽說謝有順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鄉,他們約好有時間一起來長汀看看,終于,8年后,相邀成行。
羅新學退休前是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他常與謝有順一起切磋書法技藝。羅新學很看重謝有順的人品,他的真誠讓羅新學十分感動,雖然年齡相差20歲,兩人卻結成了忘年交。這次他也到謝有順的家鄉,帶給孩子們的禮物之一,就是他的兩部長篇小說《狼來了》和《算計》。選擇這兩本書,說來也是緣分,謝有順曾經為其寫過評論。
李鵬參加本次幕天講壇的活動,則是源于一條微信。當看到幕天母校行信息時,李鵬向謝有順電話咨詢,謝有順告訴他,是有這么個事兒。出于朋友的交情和對幕天講壇的認可,李鵬二話沒說,點頭應允。李鵬與謝有順是2000年認識的,那時,謝有順還是《南方都市報》的一名編輯。謝有順對文學和出版有著獨到見解,李鵬便將他當做出版傳媒界的一位好哥們。謝有順比李鵬小,李鵬也樂于交這樣一個兄弟。關系就這樣延續下來,十幾年來常來常往,不曾間斷。
和李鵬一樣,攝影家、詩人劉海星也是在微信上得到信息的。這次來長汀,他帶著夫人子夏和兩個年輕人。除了參與幕天講壇,他們還有自己的“使命”,拍一部與鄉村有關的電影。一到謝有順家里,他們便四處取景,鄉村的美麗與靜謐讓人心醉。1972年,劉海星離開北京來到四川大巴山,當時還在上小學二年級。在他的記憶中,大巴山非常貧窮。正是在這樣一個偏僻的鄉村里,劉海星從小學念到高中,直到考上大學才離開鄉村。劉海星接觸攝影的時間不長,但接觸文學的時間很長,他從初中開始便積累了大量的閱讀。他曾夢想成為一名考古學家,不過,大學卻將他錄取進了經濟專業。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總有人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想給你的孩子說什么,劉海星的腦子里總是回想起自己讀書的那個小學,那個中學,他甚至將信用卡的密碼驗證問題設置成小學的名字。這是一種與生命聯系在一起的感情。
“每個人多一點行動能力”
離開鄉村,進入城市,似乎是這個時代人的宿命,但即便生活在城市里,謝有順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親近鄉村。
每次回鄉,謝有順都不忘帶著朋友們回家看看
在朋友圈子里,謝有順常說:“我一點也不羨慕你們這些在城市里長大的人,我在農村有一個老家,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謝有順相信,人在外無論如何發達,兒時的記憶總是栩栩如生,這就是鄉村的價值,“它會讓人安穩下來,會讓人變得更為踏實,因為這塊土地與自己的祖先聯系在一起”,謝有順以詩一般的語言,描述著一份對鄉村的樸實情感。
千夫長很認同謝有順的觀點,有鄉村便有故鄉。“謝有順在南方有祖屋,有祠堂,有老家,我們在草原上沒有。”千夫長出生的地方,仍然留在他的記憶中,那是一個多么令人回憶的場景,可是,他的家鄉已經被浩瀚的草原吞沒,更沒有遺址。“這是沒有遺址的童年”,說這句話時,千夫長環顧著長汀的山水感傷地說。
謝有順希望更多的人愿意身體力行為中國的鄉村和鄉村教育做出奉獻。幕天講壇有一個響亮的口號:有什么樣的鄉村少年,就有什么樣的現代中國。他發現,中國目前70%的各類精英人員都有鄉村背景,他們或在鄉村出生成長,或有鄉村的工作和生活背景。謝有順的鄉村情懷讓他相信,大才出自鄉間。在水口中學,他對母校的孩子們說:“城市的孩子過于安逸,成才率未必高于鄉村,大才從鄉村拔地而起,你們會決定中國的未來。這是你們的現狀,你們的苦難,也是你們的財富。每一個驛站,每一個出發的地方,都是你們的財富。”
父親曾告誡謝有順,不要因為出身鄉村而自卑,他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孩子好比工廠里流水線上做出來的鞋子和西裝,每一件都在合格水平之上,賣出去了都可以穿,但是鄉村孩子就好比用手工做的鞋子和西裝,做壞了可能穿不了,但是做好了的,絕對超過流水線上的產品。謝有順對父親這個生動的比喻十分感佩,“鄉村的人沒有成功的或許很多,但一旦成功了,絕對超過流水線水平的”。
謝有順的父親已是年近七旬,在幕天講壇的嘉賓們來到謝有順老屋做客時,謝父以硬朗的身影和矍鑠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客人面前,說得一口還算標準的普通話。這位老人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對那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他施教有方,謝家一門出了三個博士,讓這位鄉間賢達名播閩西。
離開鄉村,進入城市,似乎是這個時代人的宿命,但即便生活在城市里,謝有順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親近鄉村,“這不是在親近一種所謂的貧窮和落后,而是在親近一種難得的時光,我們是在親近自然,親近山水,親近大地。如果沒有這般純粹的善意般的鐘情,我們的精神系在哪里,我們的精神又在哪里扎根?”
每次看到孩子們那渴望、憂郁的眼神,謝有順就有一種心痛的感覺,就會想起自己孤獨的童年。“我們的講壇,固然無法改變中國,但至少可以改變幾個孩子或一個孩子,這就夠了。 ”
“大量在偏遠地方的鄉村少年是隱匿在暗處的,需要有人去關懷他們,與他們做面對面的交流,讓這些留守少年,知道遠方還有別樣的世界,還有人關心他們,這是多么溫暖的事情,我相信也會被他們記住,甚至影響一生。其實,我們走出書齋,不僅是在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接地氣、更有真實感。”
謝有順不想放棄實踐的機會,這個社會總要有人去行動,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借著影響別人來影響自己。在謝有順眼里,幕天講壇和其他活動的最大不同是,它有清晰的價值邊界,有自己明確的公益對象—鄉村少年,踐行“有什么樣的鄉村少年,就有什么樣的現代中國”的理念。從基層中國入手,從鄉村中學入手,謝有順相信,大家一起來努力,現狀就可以改變。“假如我們沒有這樣一種信心,我們就缺少行動的力量。”他希望,有更多人起來響應幕天行動的召喚,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召喚:多一點行動能力,多一點介入社會的能力,也多一點影響他人的社會實踐。“每個人都付出一點,都行動一點,我相信這個國家會改變。”
離開鄉村,進入城市,似乎是這個時代人的宿命,但即便生活在城市里,謝有順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親近鄉村。
[謝有順答學生問]
不要計較今天的得與失
11月5日上午,謝有順對水口中學的學弟學妹們發表完精彩的演講后,最吸引人的互動環節開始了。雖然開場時沒有人立即舉手,當有了第一人勇敢地拿起話筒提問,希望與謝有順交流的同學愈加踴躍,紛紛舉手,場面越來越熱鬧,問題也越來越直接,謝有順的回答更是愈發幽默、精到。從這些問答中,我們可以讀出真實的謝有順,真實的中學生。
問:初中時您最尊敬的老師是誰?
謝有順:我其實很感念水口中學的每一個老師,他們當時的條件,和我們學生一樣艱苦,但他們對教育的責任心、對學生的感情,質樸而真摯。有些老師講不好普通話,可教學方法卻完全是他自己摸索出來的,簡潔、有效。事實上,自從我到省城讀書后,再也沒有見過像我的初中老師那樣熱愛教育的群體了。我懷念和感謝這些數量龐大的鄉村教師們。
問:對父母哪句話印象深刻?
謝有順:小時我讀書,由于家里窮,學費經常要求老師同意我賒欠,我總覺得很難堪。有一年開學,一聽說又要賒欠學費,我生氣,就想,我不讀書了!父親一聽我說這話,就指著放在房子角落里的犁耙說,如果你不讀書,這個就傳給你了。這句話我印象最深,這意味著我要像父輩一樣過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苦生活。于是,我還是選擇了讀書,哪怕再去求老師讓我賒欠學費。
問:遇到困難有沒有想過放棄,是什么信念在支撐著你?
謝有順:我也常常想放棄,最后沒有放棄,是源于對自己有信心,也對親人有一份責任。人要不斷地自我激勵,多看看遠方和未來,不要太去計較一時的得與失。我的身邊有家人、同學、老師、朋友,那些幫助和關心我的人,我一直銘記,每次遇到困難、挫折,我都會想到他們,想到他們曾經對我的哪怕是點滴的好,我沒有理由讓他們難過,也就沒有理由放棄、悲觀。我告訴自己要努力,人不僅為自己活,也為你的家人與朋友們活。
問:請問謝老師的夢想是什么?
謝有順:每個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夢想。初中的時候,我就是想考上長汀一中,可惜我的初中因為沒開英語課,我中考就沒有英語成績,長汀一中沒法收我。所以,我那時的夢想并沒有實現。但夢想是有許多的,重要的是,不要絕望。
問:為什么我的成績總是提高不了?
謝有順:除了勤奮,還要注意學習方法;除了自己琢磨,還要留意別人是如何學習的。
問:我們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
謝有順:為了認識世界、認識自我。不讀書,你就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樣的、世界為什么是這樣的;不讀書,你甚至都不認識真正的自我。越讀書,你會越覺得你需要讀書。
問:為什么我總是喜歡抱怨?
謝有順: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說明你身上有很多不滿的情緒,可能是因為身邊的人或事,讓你感染了這種情緒,而這種情緒是消極的。要遠離這種情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正確地面對那些問題,要多想想,世間沒有事是完美的,也沒有人是無缺憾的,所以,積極一點,樂觀一點,自信一點,多發現生活的美而不是丑,這樣,你的抱怨就會少一點。
問:為什么老師家長都不能理解我?
謝有順:理解總是相互的,你想讓家長和老師理解你,你也要想想怎么去理解老師和家長。要多溝通,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向老師家長說出你的真實想法,試著讓他們理解你,你也試著理解他們,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
問:怎么面對總是吵架的父母?
謝有順:作為兒女,除了勸慰,緩解氣氛,還能做些什么呢?我父母也吵架,我同樣也沒法子。父母吵架的原因有很多,我們耐心去了解后,才有力量去面對這些。
問:好朋友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我又不好意思拒絕,我該怎么辦?
謝有順:這可能要取決于好朋友讓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是做一些傷害到自己或者是傷害到他人的事情,就應該學會拒絕,學會說不,而且還要勸你的好朋友不要去做。好朋友是要在最困難的時候義無反顧地給予你幫助的人,在好朋友迷途的時候,你也要拉他一把。
問:學習成績不理想,沒有同學幫助我,我該怎么辦?
謝有順:除了同學以外,還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者家人的幫助,只要讓別人看到你努力了,大家就會接納你的。
問:為什么我努力去做了,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呢?
認可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是我們期待那種。更重要的是,自我認可。你努力去做了,你就可以告訴自己,我盡力了,我肯定自己。這就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
問:我做事情總是猶豫不決,怎么克服這個缺點?
謝有順:有時,猶豫也是好事,過于沖動也會犯錯誤的,但有時也需培養自己的決斷力,勇往直前。不過,你還小,慢慢來,你需要的是一步步往前走。
問:我的口音很重,但我很想學好普通話,我不知怎么克服自卑?
謝有順:首先,每個人都不是完人,允許自己可以有缺點,學不好普通話也沒什么好自卑的,毛主席都不講普通話呢。(笑)第二,如果口音重,想學好普通話,最好的辦法是強迫自己看新聞聯播,學播音員是如何咬字的,有時還要故意矯枉過正,逼自己夸張地咬字。你連外語都可學會,還怕普通話嗎?不怕!
問:青春期為什么不可以談戀愛?
謝有順:沒說不可以呀。只是,你的青春期很長,以后還有大把時間談戀愛,著什么急呀。初中不過是青春的開端,這個時候,孤獨有時更能讓你成熟起來,所以,大家都不建議初中生談戀愛,這個年齡談戀愛會讓你變得更幼稚。(笑)以后你常有機會談戀愛,但你不會再有初中時的孤獨成長的日子,還是多珍惜后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