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謀略戰
韓國正以外交戰、輿論戰、心理戰三種方式,努力營造“朝鮮半島統一的氣氛正在逐步形成”的言論場,并最終營造出這樣一種假象——以往希望朝鮮半島能維持現狀的周邊國家,最近的立場發生了變化。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劉雨樺
2014年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與韓國總統樸槿惠會面。
韓國正以外交戰、輿論戰、心理戰三種方式,努力營造“朝鮮半島統一的氣氛正在逐步形成”的言論場,并最終營造出這樣一種假象——以往希望朝鮮半島能維持現狀的周邊國家,最近的立場發生了變化。
若沒有11月發生的小插曲,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朝鮮半島還算平靜。
2014年11月18日,聯合國大會負責人權事務的第三委員會對朝鮮人權決議案進行表決,最終以111個贊成票、19個反對票獲通過。這份包括韓國參與其中的議案提議,將朝鮮人權現狀提交國際刑事法庭。
此舉招致的結果是,一周后,朝鮮平壤金日成廣場上十萬軍民集會示威。朝鮮當局亦發表聲明,指責這是一份“對抗性”文件,抒發對韓國渲染朝鮮人權及核問題的不滿和憤慨。
不過根據議程,該決議預計本月經過聯大決議后,將提交安理會。而是否將涉朝人權問題提交國際刑事法庭,安理會具有終極“話語權”。這似乎預示著,進一步的外交對抗還可能出現。
半島扼守東北亞戰略要沖,是大國利益交會折沖之地。這一年,令人震撼的危機并沒有在這里發生,但謀略戰硝煙四起。
謀略戰的主角——韓國,以外交戰、輿論戰、心理戰三種方式,針對朝鮮人權問題、朝鮮的核武試驗和朝鮮的政權體制,發起全方位攻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