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朝內166號的過客
我借調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時候,社長正是韋君宜。她托我代買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我說:“不用買了,讓他們寄一本來就是?!彼f:“書是出版社出的商品,怎么能不買呢?”當然我只能從命,幫她代買了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永遠的朝內166號:與前輩魂靈相遇》,王培元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王培元兄的《永遠的朝內166號:與前輩魂靈相遇》這本書,寫的是作者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多年中,和社里的那些知名的作家、評論家、編輯家共事的回憶。我因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借調,也在朝內大街166號這棟大樓里工作過幾年,同他書中寫的一些人物有所接觸,讀來倍感親切,喚起了我許多回憶。
書中第一篇寫的是馮雪峰。正好,我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淵源就是和馮雪峰通信開始的。那是1975年,我把《魯迅回憶錄正誤》的一部分書稿寄給他請教。他的回信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最使我感動的是他愛護我、保護我的態度。在這封信里他告訴我:“你有這稿子寄給我,有好幾個人知道,都想拿去看看,向孫用同志要,孫用同志回復說必須得我同意,于是又來向我要,我先回說等孫用拿還給我,讓我看看再給;但如第二次再來要,我就不好回復了,于是和孫用商量結果就決定先寄回給你,對別人則說是你來信要立即寄回去修改的。果然第二次又來要了,我也就這樣回復了。你能明白這經過并諒解我們的‘用心’嗎?”后來孫用先生把這一段話的具體內容告訴了我,我才明白這是使我躲過了一場可能的風險。那時還是“文化大革命”中間,我寫這樣的書稿,完全可以上綱上線,分析為一件反革命活動。何況那時我頭上除了有一頂右派分子帽子之外,還有一頂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如果讓能夠通天的人物看到這一部使他反感的書稿,會有怎樣的后果真不敢設想。
馮先生在寫了這封信之后,不到一個月就與世長辭。他去世之前,把我介紹給了他的至交孫用先生和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著作編輯室主任王仰晨先生。后來編印新版《魯迅全集》啟動,王仰晨先生就借調我來了,擔任第六卷的責任編輯。我就在他的領導下工作了一年。培元兄說他“不茍言笑”,說他的改稿,“字寫得很小,細細瘦瘦、密密實實的,但還是能看得清楚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