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馬時刻,巴黎前瞻(上)】中國迎來氣候外交新機遇 “不到最后一刻,大家不會攤牌”
國際社會試圖在秘魯利馬創造“奇跡”,為2015年底在巴黎達成全球氣候新協議奠定基礎。中國依然站在發展中國家的隊伍中,并沒有因為《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改變自己的立場。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利馬氣候大會被國際社會認為是“通往巴黎最后一站”。
從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開始,五年間,南方周末陪你度過每一屆氣候大會。今年,國際社會試圖在秘魯利馬創造“奇跡”,為2015年底在巴黎達成全球氣候新協議奠定基礎。
中國依然站在發展中國家的隊伍中,并沒有因為《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改變自己的立場。
新的氣候機制還在“筑墻”,這堵墻基礎在于“國家自定貢獻預案”的具體內容。
會還是那個會,問題也大致是那些問題。2014年12月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0次締約方會議(COP20)暨《京都議定書》第10次締約方會議(CMP10)在秘魯首都利馬拉開序幕。
從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開始,五年間,氣候談判頻遭挫敗,國際社會對全球多邊氣候治理的信心幾近喪失。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表示,哥本哈根會議和巴黎會議是氣候治理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時間節點。
顯然,利馬氣候大會將是推動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締約方大會上就2020年后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強化行動達成協議的“重要步驟”。
“真正的戰役正在上演”
比起以往的氣候大會在第一周的暗流涌動,利馬春夏交替的宜人環境似乎讓談判者們更加放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