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鳴梁海戰》擁有著史詩般氣勢磅礴的海戰場景,同時也傳遞出極為清晰的民族信念,影片的硬件絕對夠硬,軟件方面也毫不含糊,盡管可能存在故事情節不夠嚴謹以及過度煽情(民族情緒)的問題,但卻絲毫不影響該片成為時下賀歲檔中一部精彩紛呈而又軟硬兼備的大制作。
《鳴梁海戰》劇照
時隔近半年,今夏在韓國締造全新觀影人次記錄的史詩巨制《鳴梁海戰》終于在內地公映。很幸運,在此期間并沒有盜版流出,更幸運的是,影片通過改檔從而抓住了年末擁擠不堪的賀歲檔中相對空閑的一個檔期,以試圖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去一睹數百年前那場慘烈海戰的壯觀風采。
影片以400多年前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史稱“壬辰倭亂”的侵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征以12艘板屋船成功擊退日軍戰船百余艘的傳奇故事,此役也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被永載史冊,史稱“鳴梁大捷”。乍一來看,這似乎就是一部歌頌朝鮮(韓國)人民英勇抗擊外敵侵略的“主旋律”電影,與當初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大決戰》系列,以及近些年中影集團拍攝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影片并無二異。但導演金漢珉卻通過一系列精心的掌控處理讓這部從題材上看并無多少亮點的作品煥發出了別致的魅力。
作為一名準70后,金漢珉迄今為止只拍攝了四部作品,處女作《極樂島殺人事件》以及此之后的《手機》都展現出了導演在小成本驚悚題材領域獨特而生動的電影語言特色,也為他贏得了拍攝大制作影片的機會。2011年由他執導的古裝題材影片《最終兵器:弓》在韓國上映,最終超過700萬觀影人次的成績也再次肯定了金漢珉駕馭史詩題材的能力,于是乎,當希杰娛樂公司最終決定由他來拍攝一部以恢弘海戰為題材的影片時,《鳴梁海戰》就可謂是選對了主兒。
金漢珉的古裝片中,總會塑造一個能夠創造奇跡的完美英雄,從《最終兵器:弓》中的南伊,到《鳴梁海戰》里的李舜臣都是如此,他們臨危受命、深明大義、果斷勇敢、視死如歸,最終完成了旁人眼中的“IMPOSSIBLE MISSION”。在本片中,崔岷植飾演的抗倭名將李舜臣可謂內外交困,在前無援軍、后無退路的情況下憑借著“必死則生”的信念與出色果決的臨場指揮,完成了以十敵百的壯舉,憑借著崔岷植極為強勢的表演,最終得以讓這位民族英雄如此真實地重現于銀幕之上,從他身上投射出的也恰恰是這個民族最為可貴的品質。他賦予了影片永不屈服的靈魂,更代表著整個民族的魂。
從射箭到海戰,變了的僅僅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不變的卻是金漢珉擅于捕捉“國民情感需求”的實質。眾所周知,射箭在韓國屬于全民體育項目,韓國人對于射箭的感情也早已超越了單純意義上對體育的熱愛,射箭就象征著韓國的民族精神,因此,當導演選擇以“射箭”為影片著重表現的題材時,就已經牢牢抓住了韓國民眾的情感認同。無獨有偶,在《鳴梁海戰》中,透過與強大倭寇(日本)的海上較量,所試圖反映的其實也恰恰是對民族信念的塑造與振奮,對于民族熱情向來高漲的韓國民眾而言,還有什么能比一場這樣的勝利來得更大快人心呢?于是乎,牢牢抓住觀眾的情感需求的金漢珉能夠締造一個又一個的票房神話似乎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只不過這種表面上的合理,似乎更像是建立在一個民族“沖動”的基礎上罷了。
在宏大歷史題材的影片中,如何營造出與題材背景相符合的氛圍可謂是一大難題,畢竟,只有讓觀眾能夠切身體會到那種波瀾壯闊般的氣場,才能更加全身心地代入到影片之中,在本片中,導演則運用了文學上“欲揚先抑”的手法來加以表現。在影片前半段,導演不惜耗費大量篇幅去展現朝鮮水軍所面臨的諸多困境:缺少支援、軍心渙散、外敵強大、士兵叛逃、將軍遇刺、龜船被燒。但也正是通過這一系列足已將朝方士兵逼上絕境的處理,與影片后半程的觸底反彈形成了鮮明對比,從而也使得故事情節更為跌宕起伏,也更加令觀眾為之震動。而與此同時,導演在國內上映的版本中還親自操刀刪減了大約25分鐘的內容,這樣一來也使得影片節奏更為緊湊,也變得更為引人入勝。
除此之外,影片中采用的配樂也基本以交響樂為主,管弦樂的演奏讓觀眾仿佛身臨音樂會現場,從中感受到豐富的戲劇性、史詩性與英雄性。至于影片后半段長達一個多小時壯闊慘烈的海戰場面,則愈發體現出金漢珉在大場面調度方面極為出色的能力,從船與船的遠距離炮擊戰,到人與人近距離的白刃戰,整個過程給人感覺極為流暢,沒有絲毫的拖沓混亂的同時,還不時制造些小“驚喜”,時刻調節著觀眾緊繃的神經;而大量逼真的特效場景則從側面體現出韓國電影工業在亞洲范圍內遙遙領先的地位,200億韓元(約1.2億人民幣)的投資就能夠換來如此先進的技術回報,韓國電影工業的成就也著實令人欽佩。
《鳴梁海戰》擁有著史詩般氣勢磅礴的海戰場景,同時也傳遞出極為清晰的民族信念,影片的硬件絕對夠硬,軟件方面也毫不含糊,盡管可能存在故事情節不夠嚴謹以及過度煽情(民族情緒)的問題,但卻絲毫不影響該片成為時下賀歲檔中一部精彩紛呈而又軟硬兼備的大制作。影片不僅讓國人見識到韓國“主旋律”電影的非凡魅力,也足以令整個華語電影工業體系黯然失色、相形見絀。
(【24樓影院】一樣的電影,不一樣的影評。南周·24樓影院歡迎您來稿分享,聯系郵箱:wenhua@infzm.com。歡迎關注新浪微博“@24樓影院”,微信公眾號“24樓影院”。)
歡迎關注【24樓影院】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