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六萬塊就能買一條命,你信不信?”
“這里六萬塊就能買一條命,你信不信?”我本以為,一個已經“平反”的冤案,應是皆大歡喜的。后來,我明白了,一個人成了蓋世英雄的代價是,只有同歸于盡才能幸存。于是,越是到故事的結尾,英雄就越脆弱,需要人來保護。
為了解救各自的死囚弟弟,兩個姐姐扛起了重擔。當念斌被無罪釋放,兩對患難姐弟終于得以相聚。自左向右:吳昌龍,吳華英,念建蘭,念斌。
“這里六萬塊就能買一條命,你信不信?”我本以為,一個已經“平反”的冤案,應是皆大歡喜、神情輕松的。
后來,我有些明白了,就像無數的英雄故事,一個人成了蓋世英雄,在漫長的時光里,保護了族人和朋伴,而代價是,只有同歸于盡才能幸存。于是,越是到故事的結尾,英雄就越脆弱,需要人來保護。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南周記者探尋這兩位阿姐在伸冤路上不為人知的故事。
前情回顧:
茫茫申冤路,吳華英和念建蘭彼此扶持。12年,8年,仿佛過了半生。作為替弟弟伸冤的姐姐們累了,老了。
吳華英為吳昌龍的姐姐,弟弟吳昌龍因涉嫌參與福清紀委大樓的爆炸案被判死緩。
念建蘭為念斌的姐姐,弟弟念斌涉嫌在福建省澳前村投毒導致兩名兒童死亡被判決死刑。
為此,兩位姐姐不約而同地踏上伸冤道路,一個堅持抗爭,哪怕牢獄之災降臨也奮不顧身;一個與律師密切配合,取證再取證,相信謊言終會被戳穿。不同方式、同樣不放棄,終于守得云開日出。
緊張對峙
在吳華英家的采訪,我不得不同時與三個人拉鋸,其中兩個投來的“敵意”像擦耳而過的標槍,騰挪之間,讓人覺得尷尬。
一個反對者是吳昌龍,他是吳華英的弟弟,“福清紀委爆炸案”的當事人,十二年冤獄的受害者。他坐在我的左側,和他的姐姐相對而坐。長期的羈押,讓他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癥,不停出汗。原先,是一雙手,無論何時都像是被泡在水中,如今,出汗的部位轉移到腰間,他將襯衫拉上胸際,汗流就濡濕了褲腰。
由于大量出汗,說不上幾句,他就要咕嚕嚕灌下白開水,“我不想讓姐再回憶以前了,那對她太痛苦。”
另一個反對者是卓友桂,一個訪民,身量矮小而結實,渾身透著硬漢的力量。吳華英形容他是“同生共死的伙伴”,一起去北京上訪,一起被押回來。
第一次見面,卓友桂就向我展示了手上的刀疤,那是他上訪回來后,被黑社會追砍的。
“不要再說以前的事了,有什么意義呢?”他打斷了吳華英的講述。
“他是擔心我的安全,怕被人報復。”吳華英解釋道。
“這里六萬塊就能買一條命,你信不信?”卓友桂轉過頭,瞪著我。
這是來福清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我本以為,作為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