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史話之十一】吳章筆戰與《蘇報》案

轟動中外的《蘇報》案,成就了一位烈士,一位英雄,至此本該結束,卻因章太炎的幾行文字,把另一位主角打成了叛徒,引來一場延續30年的筆墨官司。

責任編輯:劉小磊

章太炎(左圖)力言吳稚暉就是向清廷告密獻策的叛徒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轟動中外的《蘇報》案,成就了一位烈士,一位英雄,至此本該結束,卻因章太炎的幾行文字,把另一位主角打成了叛徒,引來一場延續30年的筆墨官司。

在古代,士為四民之首,本與庶民不同,名士則更出奇,身無宏才,胸無大志,不做瘋狂之事,怎稱名士?東周列國,名士輩出,漢魏以降,尚有陶、謝、阮、嵇,雖略遜于周,亦風流如故。迄宋元明清,學子為科場所困,試帖楷摺,矻矻終日,皓首窮經,以搏功名,時至清末,士風萎靡,奄奄一息。俟戊戌變法,先有康、梁之鼓吹,后有譚、唐之流血,士風大振,生氣為之一轉,及至癸卯,排滿之聲驟起,章、鄒倡言革命,孫、黃策動起義,大江南北,應者云集,士與革命結合,又是一番氣象,志士也,斗士也,戰士也,烈士也,驚天地而泣鬼神,《蘇報》案即是一例。

《蘇報》案

《蘇報》創辦于1896年,是胡璋用其妻名義在日本駐上??傤I事館注冊登記的,因經營不善,兩年后轉讓給陳范。陳范,號夢坡,原是江西鉛山縣知縣,因處理教案不當罷官,移居上海。他接手《蘇報》后,時論漸多,大抵宣傳維新變法,亦鼓吹?;?。中國教育會成立后,蔡元培招陳入會,又邀其參加張園演說,他經常登臺發言,回來即將演說會上的精彩論點刊登在《蘇報》上。

1902年秋,南洋公學發生退學風潮,陳范的外甥沈步洲正在南洋公學讀書,且是學潮中的積極分子。陳范支持學生,便在《蘇報》上開設“學界風潮”專欄,專登全國各地的學潮消息及評論、聲援文章。

中國教育會成立了愛國學社,幫助南洋公學退學的學生繼續求學。愛國學社經濟拮據,吳稚暉提議,中國教育會以《蘇報》為機關報,為其撰稿,《蘇報》每月補貼學社一百元。其后,《蘇報》即成為會、社之喉舌。

5月初,陳范聘南京陸師學堂退學生章行嚴(士釗)為《蘇報》主筆。行嚴接任首日,即將無人敢登的《〈革命軍〉自序》拿來發表,接著又刊登章太炎的《序〈革命軍〉》《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這些文章,抨擊康有為及《中華日報》等?;逝蓤蠹埳⒉嫉?ldquo;只可立憲,不可革命”之謬論,言辭激烈,影響巨大。

《革命軍》風行于世,《蘇報》鼓吹排滿,引起了清廷的恐慌,嚴諭兩江總督魏光燾“嚴密查拏,隨時懲辦”。魏密電上海道袁樹勛,令其將蔡、吳、章、鄒等六人“密拿嚴辦”。因六人俱在租界,上海道與各國駐滬領事交涉時頗費周折,待領袖領事同意簽字,工部局又以保護政治犯為文明各國之通例為名,不允執行。魏光燾只得以政府名義向租界會審公堂控告蔡、章六人謀反叛逆,并特派候補道員俞明震赴滬督辦,工部局勉強同意捕人,但須監禁租界捕房,只在公堂會審,不得引渡。于是,閏五月初五、初六捕去太炎等人,太炎入獄后寫信招鄒容,鄒于第二天往捕房投案。

清政府先是頻與領事團交涉,欲將《蘇報》案犯引渡至南京受審,遭英使反對,英外交大臣藍斯唐亦堅持不引渡原則,并得到美、日、比、意等國的支持。

恰在此時,北京又發生了將記者沈藎杖斃刑部的慘案,引起中外輿論的強烈譴責,英、美等國及上海的外國報刊都反對引渡章、鄒,《蘇報》案變成了一起國際事件,后在英國干涉下,會審公廨判章監禁三年、鄒監禁兩年。鄒因不耐獄中之苦,于1905年4月3日病逝;章于1906年6月29日出獄,由同盟會派人迎至東京,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會。

轟動中外的《蘇報》案,成就了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