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辭官自述:看得見的空間,看不清的未來

“公務員辭職”的消息接連不斷,“公務員熱降溫”是真是假?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三位離開公務員崗位的人士,有原中央部委的處級干部,也有原地方法院的院長和基層的股級干部。他們為何辭職,對所謂“公務員辭職熱”有哪些看法?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劉雨樺

(南方周末資料圖)

?編者按

2014年12月23日,養老保險破除“雙軌制”改革終于有了確切消息。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時稱,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

這一消息是否成為“公務員熱”的又一針冷卻劑,還不好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在并軌過程中,還會有許多的難題待解。但可以肯定,公務員曾經遠超企業職工的養老福利,將逐漸進入歷史。

11月30日,2015年度全國公務員統一考試舉行。這次“國考”從報名開始,就因為“考錄比大幅下降”而引人關注。與去年相比,今年招錄職位增加了2700多個,達到22000個,但考試人數下降了10萬人,接近90萬人。

與此同時,這兩年“公務員辭職”的消息接連不斷,“公務員熱降溫”的議論流行一時,是真是假,各方觀點莫衷一是。

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專訪了三位離開公務員崗位的人士,有原中央部委的處級干部,也有原地方法院的院長和基層的股級干部。他們為何辭職,對于公務員生涯有怎樣的感受,辭職前后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對所謂“公務員辭職熱”有哪些看法,請見本期“公務員辭官自述”。 

部委處級官員變身“市場人”

有不少人在說,“八項規定”出臺后,公務員好處少了,不少人辭職,但對我來說肯定不是這樣。

34歲的單陵(化名)現在是一家新聞網站的多媒體部產品總監。今年5月,他從供職10年的某中央部委辭職,放棄了副處長的身份,成了一個“市場人”。

半年的體制外經歷,給他帶來的收獲是,“應該說,出來后我的思想更解放了,辦事時不再自我束縛。”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

“職業前景不明朗”

我1980年生于北京,2004年研究生畢業,學的是傳播,進入某部委宣傳處。工作6年后,2010年被提拔為副處長。在一般人看來,這樣的提拔速度已經算快了。

但我卻在那年產生了離開體制的想法,我不想做一成不變的工作。再說那年我30歲,不再被當成年輕人了,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未來。

由于做宣傳工作,我平時接觸媒體多些,對外面也有更多了解。政府部門限制太多,我覺得還是該到體制外尋求發展。這不是說在體制內就不行,而是去體制外可能更好。但我沒有立即行動,一直在觀望。直到2014年1月,我意識自己已34歲,明年35歲是道坎,之后換行業更難。

這幾年,公務員辭職新聞不斷,但是否“公務員熱”在降溫,也不好說,因為沒有數字支撐。你要說采訪我,我在路上簡單總結了一下。我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