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探秘基層食品安全真相未完待續的風險地圖

鄉土中國面臨的食品安全挑戰是雙重的。一方面以食品加工和餐飲服務為主體的工業化食品供應呈幾何級增長,另一方面鄉村食品的傳統和弊端依然存在。而新的監管格局尚未有效形成。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楊國要 鐘煜豪 梁月靜

基層食品安全風險源 (李伯根/圖)

鄉土中國面臨的食品安全挑戰是雙重的。一方面以食品加工和餐飲服務為主體的工業化食品供應呈幾何級增長,另一方面鄉村食品的傳統和弊端依然存在。而新的監管格局尚未有效形成。

鎮上新開了一家餐館,第一個上門的不是顧客,也不是食藥、工商等部門的監管人員,而是懷揣著“三無”香精和濃湯寶的小哥,他會神秘兮兮地問,“我有很便宜的‘牛肉’,要么?”他還會耐心地指導如何利用這些不知名的香精調制出牛肉味兒來。

那或許不是真肉,但這是平和鎮上的真事。

2014年年初,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陳娟接到一個貌似與她的專業不太搭界的課題——平和鎮政府委托她主持《全鎮食品安全風險源分析》。于是,她征召了四十多名學生,跑遍了這個總面積200平方公里的小鎮,終于在今年12月完成了一份近四萬字的報告。陳娟還打算借此制作一張全鎮的食品安全風險地圖。

鄉鎮是中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平和鎮只是中國41636個鄉鎮的縮影。它地處華南,距離省城不過60公里。但食物造假、無證經營等現象隨處可見。

“造假者的高明手段和基層監管的尷尬現狀,顛覆了我對食品安全的基本認知。”在調查了117家餐飲店,29家食品企業和小作坊之后,陳娟覺得自己找到了管窺中國基層食品安全現狀的窗口。

50%以上的陽性率

還沒到鎮里,陳娟就聽說,上級部門到平和鎮調研考察,通常不在這兒吃飯。一方面是嫌沒特色,另一方面是嫌不干凈。

陳娟沒當真,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一天之內腹瀉8次。

她至今也沒弄清楚究竟是哪家夜市檔口的食物出了問題。那個夏夜,她帶著學生在4家路邊鋪分別吃了砂鍋粥、鐵板牛肉、麻辣燙和香煎魷魚。

“也許是我吃得太多。”陳娟自嘲,但那之后她再也不敢在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