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活動家 我是幻想家” 專訪波蘭詩人扎加耶夫斯基

2014年3月,波蘭詩人扎加耶夫斯基來廣州接受第九屆“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時,惦記的是他的出生地烏克蘭的局勢,從廣州離開后,他馬不停蹄地去了烏克蘭西邊的利沃夫和斯坦尼斯瓦夫。

責任編輯:李曉婷 袁蕾 實習生 馮浩鵬

扎加耶夫斯基很喜歡廣州的光孝寺、陳家祠和民間針灸。 (孫海/圖)

過去作家和詩人承擔了社會批判的作用,現在有了媒體,詩歌更多的是要表現內心世界的思考,更廣義的關切。 ——扎加耶夫斯基

“我有烏克蘭情結,每次我去利沃夫的時候,總喜歡漫步在大街小巷,沉浸在過往和歷史中。我喜歡想象我的家庭在這里,曾有過的那些兄弟姐妹。”扎加耶夫斯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4年3月,波蘭詩人扎加耶夫斯基來廣州接受第九屆“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時,惦記的是他的出生地烏克蘭的局勢,從廣州離開后,他馬不停蹄地去了烏克蘭西邊的利沃夫和斯坦尼斯瓦夫。

“在利沃夫小小的機場,四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風格的砂巖雕塑向我告別——一個士兵、一個農夫、一個領航員、一個工人。他們立正于五月明亮的陽光下,像被遺忘的希臘史詩里的英雄。”他說,他能表達的是:“祝愿一個新的、民主的烏克蘭一切順利。”

原本他的計劃是要去做心臟手術。

這位1945年出生于利沃夫的波蘭詩人在2004年獲得了由美國《今日世界文學》頒發的諾斯達特國際文學獎,那一年,曾獲得該獎的波蘭詩人米沃什去世。波蘭有過顯克微支、萊蒙特、米沃什、辛波斯卡等諾獎得主,扎加耶夫斯基則在近年來連續成為諾獎博彩榜上的熱門人物。

“我不是一個活動家,我是幻想家,任何比較嚴肅的行動或者組織都不會因為我而得益,但我也不是一個與現實完全脫離的人。”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9·11”事件之后的9月24日,《紐約客》發表了扎加耶夫斯基的《試著贊美這遭損毀的世界》,美國很多家庭的冰箱上都貼了這首詩。蘇珊·桑塔格評說扎加耶夫斯基的詩歌:“這里雖然有痛苦,但平靜總能不斷地降臨。這里有鄙視,但博愛的鐘聲遲早總會敲響。這里也有絕望,但慰藉的到來同樣勢不可擋。”

20世紀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