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多來現身說法
所謂“局外之議論,不諒局中之艱難”,在于局外人未必知曉局中人的環境。局中人的自由發聲,局外人的七嘴八舌,官民雙方的互動對話,無疑有助于消除隔閡,增進理解。
我欣賞白巖松的一段話:“年輕時知道東西不多,僅僅是簡單表達,別人會覺得你很沖,但‘沖’的后面其實很空。人到中年看問題會更準,你知道‘腰眼兒’在哪兒,會看到更多解決方案,會有更清晰的思路。”正因如此,我尤其愛讀《南方周末》上的官員文章,過來人、局中人更諳真相、更有體會嘛。當然,也該包容年輕人、局外人很沖的表達,大家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更何況,在這個事情上你我是局中人,在另一個事上就成局外人了。
所謂“局外之議論,不諒局中之艱難”,在于局外人未必知曉局中人的環境。這就像解決一個難題要兼顧四個方面,而外人認為那問題簡單,用A方案即可解決;但局中人清楚A方案并不適用,它只考慮到一個方面呀。所以,局中人的自由發聲,局外人的七嘴八舌,官民雙方的互動對話,無疑有助于消除隔閡,增進理解。要我看,有人甚至要官員“閉嘴”,那是受不了滿嘴套話。官員真能多多現身說法,道出更多內幕與高見,民眾還是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