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商也忽悠

  又有一位朋友從澳洲回國“投資”,非要我安排“有關方面”一起餐敘。從名片上看,老兄的生意倒也做大了,原先夫妻作坊式的小電腦公司,現在變成了“集團”(Group),還設立了“總部”(Headoffice)。
  “有關方面”興盡而散后,兩人獨對,老兄便訴苦,澳洲生意實在難做,想到國內撞撞大運。公司還是那個公司,員工還是自己一家三代五口,但公司的注冊名稱上加了“集團”二字。澳洲對Group這個詞匯的注冊,沒有任何限制,這個詞因此成為華商們的至愛?!皣鴥仍诤踹@個”,他有點羞澀地解釋說。
  海外華商、尤其是大陸出去的,大凡有了自己商業上的一畝三分地后,公司取名多延續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豪邁情懷,頗有“宇宙牌香煙”遺風。與老外們多用股東名字給公司命名的“原生態”相比,華商公司的雄偉名號即使不用中文也多能分辨出來。
  如果把這僅僅看成是華商的虛榮,那便絕對是對華人特色的“政治經濟學”的無知。在各種資源的爭奪,尤其是權力資源的爭奪中,在先天“背景”恒定的前提下,名號的大小無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幾乎全世界唐人街的商人們,都熱衷于追逐、獵取和展示與華、洋領導人的大幅合影,即使這一合影來自批量接見的純社交場合。人們普遍相信這樣的“門神像”在護佑自己的生意方面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每有領導人來訪,華人社區內對接見和合影機會、排次的爭斗,便常會演變成傷痕累累的肉搏,激烈程度遠超老外們透明的“院外游說”。
  只要主流資源的分配方式還是更多地取決于領導人的好惡,只要大家還相信某種投機行為能獲得巨額的回報,只要某種合影還真能起到通行證的作用,則偉大祖國越偉大,海外華社(乃至所謂的西方大公司)中的此類爭奪戰便會越激烈。
  席間,“有關方面”對我這位擁有“集團”的老兄果然肅然起敬,胸脯拍得砰砰響,隨后便再三暗示自己的孩子在澳留學,希望畢業后在此集團中“隨便”找個職位。于是,我那老兄便王顧左右起來,我也一同為他著急……
 ?。?FONT face=楷體_GB2312>澳大利亞悉尼 聞聲)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