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互聯網青年的“造車白日夢”
一個28歲的互聯網青年異想天開,要造中國的“特斯拉”。他不僅找到了投資人,組織了一個團隊,還真的造出了兩輛樣車。在互聯網跨界造車的浪潮中,這樣的瘋狂造車者正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游俠電動車前面兩款樣車就是先后改裝了兩次這輛現代酷派,它現在車間里落滿了灰塵。 (南方周末記者 黃金萍/圖)
一個28歲的互聯網青年異想天開,要造中國的“特斯拉”。他不僅找到了投資人,組織了一個團隊,還真的造出了兩輛樣車。在互聯網跨界造車的浪潮中,這樣的瘋狂造車者正越來越多。
半年前,28歲的黃修源在上海買了一輛特斯拉Model S。他不是用來開的,而是為了拆。
他和他的小伙伴們在2014年3月啟動了一個叫做“游俠電動汽車”的項目,想要做“中國特斯拉”。在此之前,黃修源有過三次互聯網創業經歷,最后一次是在百度。
2013年10月,黃修源和他的朋友周源一起在北京吃烤串,他第一次跟人談到想做電動汽車。周源當即跟他說了兩點:“第一,你做不成;第二,萬一有天你做成了,會非常非常牛逼。”周是網絡問答社區“知乎”的創始人。
隨后,黃修源竟然找到兩個天使投資人,真刀真槍做了起來,并把游俠電動車的計劃貼在了知乎社區。沒想到引來了另一個投資人——上海心動游戲的聯合創始人兼CEO黃一孟。
他們一起吃了兩頓飯,參觀完游俠電動汽車的辦公室和車間之后,黃一孟決定投給這家公司1500萬人民幣。游俠電動汽車辦公室落戶在上海徐匯區的智慧線創業園,車間則在24公里外的松江新橋鎮一處舊倉庫。
“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互聯網小公司,去嘗試做電動車,本身是特別瘋狂的一件事情。”黃一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只要能成為其中一家就足夠了”
在高速公路入口取卡的間隙,黃修源忽生感慨,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作為傳媒專業出身的學生,自己曾經為了練習溝通技巧在公園主動搭訕陌生人,現在卻變得完全不想說話。
自從2014年3月公司啟動以來,他一直在不停見人、尋找可能的創業小伙伴,唯一給自己放假的一個周末,決定去杭州泡溫泉,結果還是忍不住在當地見了兩個人。每見一個人,他都要跟人講一遍自己的經歷,實在是講到倦了。
2009年6月,黃修源從中國傳媒大學網絡傳播專業畢業,家人不同意他畢業即創業的想法,他索性辭掉豆瓣前端設計師的工作,父親只好借給他10萬元,在北京租了個房子寫代碼,研究怎么搞定貨物,和兩個高中同學一起做了一個鞋類B2C網站。當發現倉儲需要占用資金,而自己又無法說服投資人投資200萬的時候,他們把公司轉型為一家導購網站。
2010年夏天,眼看著入不敷出,也見不到流量暴增的機會,他們以30萬元的價格把網站賣給了神州泰岳,希望能夠借助其導入流量。而神州泰岳決定改造網站,黃修源并不看好,帶著團隊離開,并找到投資人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做了音樂APP。這款APP上線一個月有了近40萬用戶,不過很快投資人覺得音樂不賺錢,要求團隊轉型做自動售貨機業務,黃修源和他的團隊集體選擇離開。
第三次,黃修源和他的團隊找到了新的投資人,在嘗試了七八個項目,做了類似Pinterest的購物分享,打折收集、短視頻推薦等等之后,聚焦在了短視頻聚合平臺。2013年,大部分股份都賣給了百度,黃修源和團隊也在百度待了一段時間。
在這之后,三個最早的創業合伙人兵分三路:一人留守話費充值服務項目;一人去做了音樂教學APP;黃修源則想要做電動汽車。
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對黃修源的評價是,“你每次創業大方向都是對的,但結局總是不好。”賣掉導購網站之后,類似網站在美國火了,接著在中國也火了,做音樂APP時候大家都不看好,可是后來音樂應用又火了。
黃修源覺得,自己創業確實有問題,一開始人脈、經驗都不夠,比如做音樂的時候,團隊才拿了45%的股票,以至于投資人要求轉向也沒辦法。
離開百度,再三權衡,他覺得汽車業面臨智能化和電氣化兩個拐點,雖然也很困難,但是互聯網企業可以改進的事情很多。而且,“汽車很賺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