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無處不在一格一格管城市

人與城市資源,都裝進一個個“網格”里。網格里的動態,都在現代化信息系統的監控中。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俞琴

網格員看到他們的聯系板上居然也被貼了小廣告,趕緊動手摳除。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人與城市資源,都裝進一個個“網格”里。網格里的動態,都在現代化信息系統的監控中。

手持平板電腦,李少杰踩進“網格”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這里是廣州市越秀區農林街竹絲崗社區,占地0.12平方公里。從2013年起,以自然道路為界線,以不同樓宇為切割,整個社區被分成7個網格。

每個網格或呈扇形,或呈圓形,由專門的一位居委會工作人員負責。除了原本負責的城管事務,李少杰現在還多了一個身份——3號“網格”網格員。

2014年7月2日,廣州市城市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全面啟動。廣州市民政局以每個網格涵蓋200戶,1000人左右,初步將這座擁有12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劃分為20777個基礎網格。

信息、電力等資源被裝在一個個邏輯上無差別的格子中,為用戶提供標準的一體化服務。這種依托現代化信息系統建立的格子,被形象地稱作“網格”。而它正好迎合了日益臃腫的城市管理需要。

在不遠的目標里,每個城鎮居民都將住進這樣編好碼的網格之中。每個格子都有專人負責管理。而網格里的動態,都在現代化的信息系統的監控中。

人人生活在“格子”里

國內第一個嘗試城市網格化管理的,是北京市東城區。2004年,它借鑒英國倫敦西敏寺區市政廳的網格化環境管理經驗,以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對城市進行電子化的網格劃分,形成一個網格化的“社會綜合治理”新模式。

隨后,這種模式被推及全國各大城市,甚至一些縣城。

在廣州,老城區越秀區及黃埔區最先試點。從2012年底至2013年初,由公安、民政、衛生等行政部門提供數據,基礎數據庫建設完畢后,網格化管理正式啟動。

李少杰手里型號為A3000-H的某品牌平板電腦,就是那時區里為每個網格員專門設計的新裝備。7英寸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名為“網格化管理系統移動平臺”的應用,連接著網格員和統一的指揮中心。

在“網格化”后,竹絲崗社區居委會沒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