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我們要蹦起來做點事”
舞者蔡銘元念念不忘2000年在雅典一個古劇場跳《流浪者之歌》?!叭f神廟就在你的上方,你好像真的在跟神跳舞。那一天的星星很美,在劇場,抬頭看到的是黑麻麻一片,現在可以看到月亮星星?!?/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2013年11月,云門舞集在臺東池上鄉演出《稻禾》。1970年代初的林懷民對“赤腳醫生”心有戚戚。1973年創辦云門舞集,除了在劇場演出,他更想做的一直是“送藝術下鄉”,去鄉下、社區做戶外演出。
我的舞到最后是要蒸發掉的,我走了之后,舞怎么跳?可能和今天的不一樣,可是不要緊,還是有一個藝術團體在跟社會講話。我在意的是整個生態。——林懷民
林懷民終于放心。2015年1月,云門舞集進入搬家季,到3月,云門的120個人將全部搬進淡水新址。這是頭一回,云門的全部人馬聚攏在同一個屋檐下工作。過去條件吃緊,舞者和行政人員分散在臺北、八里兩地。
2014年11月10日,火災后新建的云門劇場落成儀式舉辦。下午活動結束,天氣晴朗和煦,林懷民看著淡水居民牽著手走在走廊下,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可以的”。
“云門第一天出來,就不只是一個藝術團體,好像有一個人很愛編舞,他需要一個平臺。我就希望跟社會有一個關聯。”林懷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4年11月20日,首演第二天,臺北“國家戲劇院”的露臺上,林懷民席地而坐。75歲,花白頭發,照常一件黑色圓領T恤,領口已經磨出幾個小洞。
不時有臺灣本地觀眾和大陸游客路過,猛然停?。?ldquo;這不是林大師嗎?我在杭州看過你的舞,西湖邊上!”林懷民直起身來大聲道謝:“好好玩哦!”
云門舞集的觀眾向來不吝表達熱情。此前半個月,云門分別在廣州和香港演出《松煙》和《稻禾》,場面類似?!端蔁煛费莺笳?,一位觀眾拿起話筒,剛起頭就哽咽。林懷民站在臺上面向她,靜靜等她哭完。
觀眾哭是常態。就連在臺灣南部農村的戶外演出,都有老太太跑來哭:“你們在跳什么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可是我好感動。”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現代舞這種精英藝術,能把鄉下老太太看哭?
林懷民攤開雙手:“我從來不覺得我在編現代舞。你們自己要設框也沒有辦法啊。云門的作品去大陸沒有什么問題,去歐洲也沒有什么問題,為什么到鄉下就會有問題?”
十年前開始,林懷民常常遭遇的是另一個問題:有沒有找到接班人?
“如果說到接班人,你不覺得英國的查爾斯王子可憐嗎?”林懷民對南方周末記者笑道。
1999年,云門舞集里分出新的一支,成立了云門2,他們有自己的編舞家、舞者和訓練方式,跳什么、怎么跳,林懷民一概不管,任其自由發揮。
“到時候誰可以做,是董事會決定。舞者越多越好,編舞者越多越好,觀眾也越多越好。我的舞到最后是要蒸發掉的,我走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