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突然的改變,肯定有最多的故事” 陳可辛念念不忘的1980年代
那個時候電視劇里有些形象叫“阿燦”,“燦”是在廣東用得很多的名字,其實以前我們叫“阿燦”,指的是南方來的內地人。到1980年代中后期開始,就有北方人了,有些是官二代,也開始有了“表叔”這個詞。
責任編輯:李曉婷 王小喬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陳可辛最初拍《中國合伙人》,并不是想拍一個企業或者兄弟情,而是覺得這個題材剛好可以承載這30年的變化。
電影導演陳可辛說他不久前做了一個夢,夢里回到1980年代,見到那時候的同學朋友。他逐個給他們講什么是手機、智能手機,什么是電腦和互聯網。有一些朋友讓他在夢里不知怎樣開口,因為從“未來”回去的陳可辛知道,這個朋友已經去世,那對甜蜜的小戀人結了婚生了孩子又離了婚。
“很多事情你永遠想不到,但是到最后這些線索永遠會走在一起,這就是一種命運。”陳可辛在南方周末“中國夢”演講臺上說。
陳可辛差一點就來不了“中國夢”了,他一直在發燒,后來他的決定是:只要出入境檢疫能通過,就一定來。
因為這是南方周末創刊30年的“中國夢”特別版,也是他進入電影圈30年。
“北上”的最初,他就想拍1980年代,拍改革開放后的故事。直覺告訴他,社會大變革的時期肯定最有故事?;I備《中國合伙人》時,他向多名內地民營企業家了解當年往事,包括王石。聊出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在《中國合伙人》那個電影里確實是放不下,”陳可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真正拍到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