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南北車合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務之后,第一宗重大的央企合并案,對于未來國企改革具有風向標意義。

日前,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兩家公司股票停牌,稱擬公布重大事項。隨后,媒體證實,中國最大的兩家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商,同屬國資委的中央直屬企業南車公司和北車公司已確定即將合并。

背負國家戰略使命

外界普遍分析,南車北車合并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兩家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僅以2014年10月份為例,兩家企業就有多次正面競爭,最重要的兩次分別在俄羅斯和美國。

2014年10月13日,李克強訪俄期間,南北車同時赴俄羅斯推銷高鐵車輛;10月27日,在十二屆中國鐵路裝備技術展上,南車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時速250公里的耐高寒抗風沙動車組,而此前高寒動車組曾只由北車生產,是北車唯一一個不受南車直接挑戰的產品領域,然而南車公司在俄羅斯即將啟動莫斯科——喀山高鐵(俄羅斯招標高鐵車輛必須采用高寒動車組)招標之時,南車公司推出了自己的高寒動車組,顯然是要同北車爭搶這一項目。

2014年10月22日,南北車同時向美國加利福尼亞高速鐵路管理局提交了參加加州高鐵的投標意向書,競爭350公里級別動車組,南車稱商務部、中鐵總、中鐵建和南車等將組成官方代表團赴美對美推介并與美方交流,而北車方面則另外單獨組織了一個代表團進行高鐵裝備推銷。在招標還沒有正式開始的情況下,南北車都已各自組織代表團赴美,足見兩家企業競爭之激烈。

更重要的是,南車和北車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往往伴隨著“價格戰”。2014年10月29日出版的《證券時報》分析說,中國高鐵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過于依賴價格競爭,利潤很低,以剛剛奪得美國波士頓地鐵5.67億美元合同的中國北車為例,其報價僅為其競爭對手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的一半。“如此之低的報價除了低成本優勢以外,與長期以來北車南車以價格為競爭武器爭搶國際市場有重要關系”。

有外媒報道,“如果合并成功,將誕生業務規模遠遠超過加拿大龐巴迪和德國西門子的世界最大鐵路車輛企業。”“南車和北車的合并計劃是中國領導層為加大基礎設施出口而實施的一項國家戰略。”通過南北車合并實現軌道交通設備制造的“一致對外”,的確已上升到中國“國家戰略”的高度。

實業類央企改革即將全面鋪開

中央直屬的企業,實際上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實體經濟領域的,由國務院國資委統一監管,另一類則是金融領域的,財政部承擔出資人責任,和國資委不掛鉤。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金融央企的改革明顯快于國資委所屬的實業央企,中信、光大兩大集團的改組遷冊,表明金融央企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

與此同時,實業央企的改革進程則要緩慢得多,許多事項都處在試點階段。關于實業央企改什么,怎么改,外界到現在為止還不甚清楚。南北車合并是實業央企今年以來第一宗重大合并案,這一改革對于實業央企改革方向的預示非常明顯。

國企改革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一個方向是從“管企業”到“管資本”。去年三中全會召開前公開的“383方案”文本,就明確提出要參照新加坡淡馬錫模式,建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基金。財政部比較傾向這種模式,這一模式的實質是要把現有的央企“兩級管理”機制改為“三級管理”,新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基金公司這一級別。這樣一來,原來國資委或者財政部對具體企業的管理從直接管理變成間接管理,政府只管國有資本基金,而國有資本基金和國企之間的關系按市場化運作。

但國資委明顯不贊成這個方案,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今年曾對媒體稱:“國資改革走淡馬錫模式、匯金模式都行不通,很不合適。”彭建國認為,成立國資委本身是為了解決國企管理“五龍治水”的局面,而搞淡馬錫模式反而使作為出資人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出現多個,是“開歷史倒車”。這一模式實際上將削弱國資委直接管理企業的權力,這是國資委不愿意看到這種“三級制”改革的關鍵因素。

從南北車合并來看,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將不會如外界此前所料,在國企管理體制和“國退民進”上有太大的動作,而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國資委會推動新一輪國企的大重組、大并購,通過這一輪并購重組使剩下的國有企業隊伍更為精干,單一央企的競爭力進一步鞏固。經過三十年的長期發展,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四萬億”刺激政策之后,中國的大多數行業都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本輪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去過剩產能,如何去過剩產能?第一,是推動國有企業之間的合并,通過并購來壓減國有企業內部的過剩產能;第二,是要推動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并購,目標同樣指向改善企業的結構。而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將自然導向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目標。

其二,“混合所有制”的目標趨于清晰。南北車合并已經釋放了強烈信號,國家利益是國企改革要考慮的首要因素,“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標自然也同這一總體目標一致。“混合所有制”主要是要在單一企業內部形成不同所有制主體的利益共享機制,比如“兩桶油”最近推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質上并不觸動原有的壟斷經營形式,只是讓民間資本能夠“共享”壟斷經營的利益。“混合所有制”的全面推行,其實質上是要使有限的國有資本能夠“有進有退”,合理配置,一些資本從國有獨資企業退出,從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減持,再投放到其他原本國有資本占比較低的企業和行業,同樣的資本可以對更多的總資產發揮主導作用,這實際上是強化現有國有資本的杠桿效應,放大國有資本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

其三,本輪改革“以合為主”。實體國企的改革,以南車北車合并為第一個重要案例,并不是偶然的,這或許表明本輪國企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合為主”,“能合則合”。國企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競爭而競爭,而是要形成一種“該壟斷處就壟斷,該競爭處有競爭”的格局。比如前不久已經成立的國家鐵塔公司,就是要將電信業的上游基礎設施統合起來,以提高電信業的運營效率,避免不同運營商之間的重復建設。未來的國企改革合并路線圖,可見一斑,將著力從三方面下功夫:壓減過剩產能,減少惡性競爭,避免重復建設。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