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雜志引發血案的背后

在巴黎的報亭,隨手翻開雜志或報紙,都能看見各種諷刺政治的漫畫,冷嘲總統與演員幽會,熱諷總統為糊涂蟲...當政治諷刺在法國根深蒂固,那么一份雜志引發血案也就不難理解了。

2015年,在法國巴黎,警察和消防員聚集在遭受襲擊的《沙爾利周刊》總部外。據法國媒體報道,位于法國巴黎的《沙爾利周刊》總部7日遭到武裝分子襲擊,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 (新華社/路透/圖)

有人說,法國人有拿政治人物調侃的傳統,不分時間、場合、地點,也不分使用報紙、電視還是戲劇。

在巴黎的報亭,隨手翻開雜志或報紙,都能看見各種諷刺政治的漫畫,冷嘲總統與演員幽會,熱諷總統為糊涂蟲...當政治諷刺在法國根深蒂固,那么一份雜志引發血案也就不難理解了。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去看看一份雜志引發血案的背后,法國諷刺漫畫如何屢屢讓總統躺槍。

7日,法國《沙爾利周刊》突遭蒙面者襲擊,連同編輯在內,一共有12人身亡。雖然3名嫌疑人中已有1人自首,但是犯罪動機仍然是謎。人們推測,也許是這本漫畫雜志一貫堅持的辛辣的諷刺風格和夸張的表現手法,觸發了襲擊者的怒火。

在巴黎的報亭,隨便翻開一份報紙或者雜志,一定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政治漫畫,有的針砭時弊,有的冷嘲熱諷。到了大選的年頭,各種針對政治人物的諷刺節目更是大受歡迎,可以說,政治諷刺是法國根深蒂固的社會傳統。

“20世紀90年代最可怕的政治力量”

有人說,法國人有拿政治人物調侃的傳統,不分時間,場合,地點;也不分使用報紙,電視,還是戲劇。

2014年初,法國《靠近》雜志曝出猛料,聲稱奧朗德總統經常騎著摩托車外出,背著“第一女友”和女演員偷偷幽會。消息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