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漂綠榜】“千里眼”和新環保法,能否撼動說謊企業 熱衷漂綠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漂綠概率高,其真實的環保信息難以披露。我國曾有三道“綠色門檻”,但難堪重任。而如上證社會責任指數,甚至連業內人士都沒有聽說過。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梁月靜 鐘煜豪 楊國要

重工業企業污染源信息的公開,加大了企業漂綠的難度。 (東方IC/圖)

與往年相比,2014年中國漂綠榜的特征之一是,來自政府公開信息增多。以前更多是來自環保組織和媒體報道。

上市公司漂綠概率高,其真實的環保信息難以披露。我國曾有三道“綠色門檻”,但難堪重任。而如上證社會責任指數,甚至連業內人士都沒有聽說過。

信息公開“沖擊波”

漂綠(Green wash),意指企業宣稱保護環境,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通過綠色營銷來欺騙消費者。

2014年末,在南方周末第六屆漂綠榜初選中,多了很多公眾陌生的企業名字。建滔焦化、華泰化工……它們大多數是火電、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的大戶。

根據公開報道、政府通報和環保組織的調查,南方周末記者篩選出了70個企業,其中涉及化工、電力、鋼鐵等重工業企業有45家,占六成以上。

其實它們并不遙遠。你呼吸的污染空氣,可能就來自這些企業的超標排放。以前,排放大戶都頗為“低調”,即使是環保部門也難以獲取它們的排污信息,故在南方周末的前五年榜單中少有它們的身影。公眾看得更多的是這些企業自詡的社會責任。而在2014年,國控污染企業需要強制公開在線監測數據后,這些霧霾元兇就原形畢露了。

作為地方乃至國家的龍頭企業,重工業企業常常也是上市公司。2014年漂綠企業的第二個特征便是上市公司居多,初選名單中占到七成。

2014年12月9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綠色江南、綠色瀟湘三家環保組織發布了《上市公司的霧霾風險》報告,直指霧霾重點行業上市公司超標違規排放,證據正是來自實時公開的在線監測數據。

即便關于在線監測系統造假的新聞不斷,這套系統依然給環保部門裝上了“千里眼”。這也導致了2014年榜單的第三個特點:在初選的70家企業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政府通報,而在過去的五年,企業的違規信息多來自環保組織和媒體報道。

當然,具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只是企業登上漂綠榜的條件之一,漂綠者還需要另一個條件:聲稱自己保護環境。這種聲稱最多來源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相較于其他企業,上市公司對于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更為積極。因此,在重工業企業的網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