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中委成員“調崗”近半

從十八大結束到今年1月12日,31個省份的62名黨政主官中,已有40人被調整,調整比例達到64%。相比之下,中央部門主要領導更加穩定。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劉雨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區政府原主席努爾·白克力(右)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圖為他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一次會議中交流。 (CFP/圖)

從十八大結束到今年1月12日,31個省份的62名黨政主官中,已有40人被調整,調整比例達到64%。相比之下,中央部門主要領導更加穩定。

過去相當長時間,人大、政協都被視為政壇“二線”,但十八大后干部調整中,從“二線”回流到“一線”的人不在少數。

中央“空降”到地方,多數“空降”干部都明顯得到重用。反觀從地方“進京”的官員,大多數都屬“平調”。

2014年最后一周,10名正部級及以上的干部職務發生變化,首先是文化部長蔡武、新華社社長李從軍的退休,在文宣系統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此后,天津、海南、新疆、國家能源局主要領導也相繼調整。

這10人中,新任命的海南代省長劉賜貴,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代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不是中共中央委員,其余8人都是中央委員,其中調任中央統戰部部長的原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十八大前,中共中央已對地方人事進行了一輪布局,十八大后,中央、地方省部級干部調整仍是常態,中央委員會成員職務也在不斷變化。

十八大共選出了205名中央委員和171名候補中央委員,總計376人。截至2015年1月12日,已有100名中央委員和82名候補中央委員,共182人不再擔任十八大結束后所擔任的職務,比例為48.7%。此時距離十八大召開的時間剛剛過去2年1個月,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的任期尚未過半。

不同的平調,意味不一樣

這182人中,有11人因“落馬”而離開原有工作崗位,其中蔣潔敏、李東生、楊金山、令計劃4人系中央委員,此外,還有李春城、萬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