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灰霾探源上的公共題 揭密APEC藍

7個省份減排了約一半污染物,這才實現了APEC藍。北京治污走在京津冀的前列,已是“過度治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梁月靜 鐘煜豪

從左到右分別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敏、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與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海波。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北京的地形地勢和不同的氣象條件下,PM2.5呈現4-7天的周期性波動。

在北京,機動車的污染更嚴重,天津和石家莊的燃煤、揚塵更嚴重。

北京治污走在京津冀的前列,是“過度治理”。

7個省份減排了約一半污染物,這才實現了APEC藍。

2014年過去了,這一年的空氣質量成績單看上去不錯。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PM2.5年均濃度都較2013年有所下降。除北京只下降4%以外,三區域的其他省市降幅均在10%左右。不過,北京亦收獲了世人矚目的APEC藍。

但中國大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仍不容樂觀。根據環保組織的計算,全國190座城市中,超標城市逾九成,濟南、鄭州、合肥、武漢的空氣污染和北京相當。

治病需找準病灶,治霾需追溯源頭。2015年,北京、天津、石家莊發布了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結果,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稱,力爭2015年底所有省會城市完成源解析工作。

源解析給決策者畫了一張餅圖,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等分別對PM2.5貢獻了多少。但這僅僅是某個時空尺度的粗線條,對于灰霾的形成機制,還有太多的未知,公眾更是茫然。

2015年1月17日,在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合辦的、首屆“千篇一綠”沙龍(“千篇一綠”為部門微信公號)上,來自京津冀的學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試圖解答這些困惑。

PM2.5濃度確實在降

南方周末:公眾覺得灰霾越來越嚴重,那么北京PM2.5濃度是否在上升?

胡敏:北大自2004年開始全年監測PM2.5,這些年來,除了2008年因舉辦奧運,年均濃度最低外,最近幾年PM2.5年均濃度較2006-2007年略有下降。但我們發現,2012和2013年的極端重污染天數增多,這可能是公眾感到灰霾加重的原因。

張大偉:從1998年開始,北京市一直監測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濃度都在下降。其中PM10下降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