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一個現代國家的締造者自由威權與新加坡轉型
人民行動黨沒有把左翼綱領當教條,這應歸功于李光耀。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楊昊
人民行動黨沒有把左翼綱領當教條,這應歸功于李光耀。
李光耀與人民行動黨通過對選舉規則與選舉程序的精心設計給民眾支持加了杠桿,以一定比例的民意支持撬動更高比例的國會席次。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搞的“2014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中,新加坡名列全球第二。
限制工會特權,讓企業家敢于下注,資本存量才會增加,這最終令工資率得以提高。
新加坡建立個人自負其責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及對遺產稅的理性態度,值得贊揚。
在許多人眼里,新加坡是一個蕞爾小國:面積才716平方公里;根據官方統計,2014年人口才547萬,其中公民及永久居民才387萬人。不過,在國際經濟與政治舞臺上,新加坡獲得了遠遠超過其規模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功于李光耀。
稱李光耀為“現代新加坡的締造者”是恰如其分的。自1959年以來,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執政黨。截至卸任的1991年,李光耀一口氣做了32年內閣總理。1960年,新加坡人均名義GDP為428美元,是不折不扣的窮國。1991年人均GDP為14504美元,31年翻了近34倍,年均增長率為12%。別忘了,新加坡人口從1957年的144.6萬增至1991年的313.5萬,翻一番多。
李光耀卸任后,新加坡繼續從繁榮走向更加繁榮。該國人均GDP突破2萬、3萬、4萬與5萬美元的年度依次為:1994年(21578美元),2006年(33580美元)、2010年(46570美元)與2011年(52865美元)。2013年為55183美元。
新加坡為何如此成功?或有人歸結為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扼國際貿易的要沖。不過,這些稟賦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也有,但這兩國的發展就落后新加坡幾條街?;蛴腥藲w結為其歷史上是英國的殖民地,浸潤了母國的法治傳統。不過,這個因素馬來西亞也具備??梢?,這些因素并非充分條件,李光耀本人的作為是繞不過的。
李光耀做對了什么?
人民行動黨去左化
本文把新加坡歸入右派威權或自由威權的范疇,這里就有一個疑問:人民行動黨難道是一個右派政黨嗎?這得從該黨的歷史及其奉行的理念尋找答案。
李光耀是在英國大學學法律的。1950年學成歸國后,執業做律師,擔任幾個工會的法律顧問。從做工會律師的職業生涯看,不難看出早年的李左傾。李光耀由做工會律師進而走上職業政治家之路,是自然而然的。1954年,31歲的李創立人民行動黨。該黨為左翼也是自然而然的。
早期的人民行動黨有兩大綱領。一是新加坡從英國獨立。這是二戰后亞非拉反殖民主義浪潮的一部分。二是社會民主主義。人民行動黨在理念上拷貝了英國工黨,可以說是英國工黨的新加坡版。
人民行動黨也一度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那是工黨與社會民主黨的國際組織,前身為第二國際。1976年,荷蘭工黨指控人民行動黨壓制新聞自由,要求社會黨國際將其開除,作為應對,人民行動黨遂退出社會黨國際。
人民行動黨沒有把左翼綱領當教條,這應歸功于李光耀。
1959-1992年,李光耀一直為人民行動黨秘書長。他注重實干與實效,其首要的關切是,如何在強鄰環伺之下,確保新加坡的生存、穩定與繁榮,一切妨礙這個目標的政策,要么絕不采納,要么果斷放棄。即使在對英國工黨政綱幾乎照單全收的早期,李光耀與人民行動黨都拒絕追隨其大搞國有化。這種務實的取向,令人民行動黨的左翼色彩隨著時間推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