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訪華接待工作幕后瑣記

尼克松訪華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中方卻因國家形象、外交觀瞻的政治需求,吹皺了一池原本封閉的靜水,深深地觸動了京城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某些改變的機遇和可能。

責任編輯:劉小磊 設計 周一萍 管華

尼克松夫婦參觀人民公社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尼克松訪華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中方卻因國家形象、外交觀瞻的政治需求,吹皺了一池原本封閉的靜水,深深地觸動了京城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某些改變的機遇和可能。這是尼克松本人在來華前萬萬想象不到的,相信他當時對中國這些情況特別是基層狀況的了解,也是遠遠不夠的。

思想轉彎

1971年夏秋之際,中美兩國政府確定尼克松總統訪華的意向,消息傳出,立即轟動全世界。在世人驚奇萬分的同時,中共高層更覺棘手的是,在高調反帝幾十年后,怎么能讓黨內各級干部及廣大民眾的頭腦及時轉彎,接受“美帝國主義頭子”即將來到北京這樣匪夷所思的嚴酷事實。

從當年冬季開始,一直到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達北京,中方先后開展了三個階段的尼克松訪華內部教育活動,下發多種學習材料,組織宣講活動,努力平撫黨內外的思想強震和巨大疑慮。

高層為此次宣講活動定義為“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線的教育”,最早下發的是《毛主席會見美國友好人士斯諾談話紀要》,緊跟著的是外交部、北京市委印發的有關教育材料,學習的目的在于:“希望廣大干部群眾對于尼克松為什么要來中國、我們為什么要讓尼克松來等問題有進一步認識,解決一些糊涂思想,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線的自覺性。”(見外交部材料)在1972年春節前后,對事態進展頗為擔憂的北京市委幾次下達指示,要求加快學習進展,號召革命群眾“為捍衛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線盡最大的力量”。

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接見美國記者斯諾,交談長達五個小時之久,后來形成了只供傳達的官方簡本《談話紀要》,并擇要刊發于《參考消息》。此次談話被中央指定為基層群眾需要反復學習、解開疑惑的主要材料之一。毛在講話中幾次強調,尼克松是自己主動要求到中國訪問的,中方是被動接受的。這樣充滿優越感的表態,排遣了民眾的思想惶恐和焦慮,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外交政策上的難堪,顯示中方強大示人、不可藐視的主體一面,倒看出美國人的幾分狼狽和焦急。

毛說:“(尼克松)他早就到處寫信說要派代表來,我們沒有發表,守秘密啊。他對于波蘭那個會談不感興趣,要來當面談。”“尼克松要派代表來中國談判,那是他自己提議的,有文件證明,說愿意在北京或華盛頓當面談,不要讓我們外交部知道,也不要通過美國國務院。神秘得很,又是提出不要公開,又是說這種消息非常機密。”他很明確地表態:“為什么要讓右派來?就是說尼克松,他是代表壟斷資本家的。當然要讓他來了,因為解決問題,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現時要跟尼克松解決。”

斯諾問:“主席愿意見他(尼克松)嗎?”毛回答了一段事后聞名全國的著名語錄:“我說如果尼克松愿意來,我愿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作旅行者來談也行,當作總統來談也行??偠灾?,都行。”憑著高度專一的領袖權威和不可置疑的解釋權,他詼諧輕松、舉重若輕的語態,很好地化解了國內民眾的困惑,反而讓民眾頗為受用和自傲。那時中方還一如既往地在越南、柬埔寨、拉美等熱點問題上保持反美的理論姿態,這也從側面舒緩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