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爭議】該不該向恐怖分子支付贖金
安倍在埃及表示將提供2億美元的無償資金援助,用于應對IS威脅,即所謂“積極和平主義”。IS索要的贖金金額與此相等,并非偶然,顯然是一種超限戰性質的反擊。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實習生 劉佳辰 陳小凡
2015年1月20日,網絡上傳了一段視頻,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揚言:如果在72小時內收不到2億美元贖金,將殺死兩名日本人質。過了最后期限,日本政府沒有支付贖金,有一名人質可能已遭撕票。日本政府的策略是“不向恐怖分子妥協”,但“請求相關國家協助解救人質”。那么日本政府為什么不支付贖金以拯救人質生命呢?
正方:國家有義務對在國外游歷、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國民提供領事保護。當國民在外國生命、自由與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領事官員應該向所在國交涉,制止此種不法行為,恢復受害人應享有的權益。必要時國家領導人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