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沖突新階段:爭奪馬里烏波爾生命線
由于嚴冬降臨,亞速海結冰無法通航,導致俄羅斯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亞速海補給線無法使用。作為烏克蘭東部鋼鐵工業中心以及重要交通樞紐的馬里烏波爾,戰略價值就陡然上升。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2015年1月25日,烏克蘭馬里烏波爾,一名男子從燒毀的汽車和一片導彈的彈片旁走過。烏克蘭東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遭到火箭彈襲擊,造成至少30人死亡。
由于嚴冬降臨,亞速海結冰無法通航,導致俄羅斯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亞速海補給線無法使用。作為烏克蘭東部鋼鐵工業中心以及重要交通樞紐的馬里烏波爾,戰略價值就陡然上升。
從2014年9月5日簽署《明斯克協議》以來在烏克蘭東南部保持相對平靜的局面,在近期被打破了。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意味著戰火很有可能在冰消雪融的春天到來之前蔓延開來。
其一,是1月24日烏克蘭東南部亞速海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遭到突然炮擊,造成30名平民死亡,95人受傷。官方的“烏克蘭危機媒體中心”稱,炮擊一方是來自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州的“恐怖分子”。他們使用的是俄制“冰雹”122毫米口徑火箭炮。其二,是在1月中旬,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民兵武裝攻占了頓涅茨克機場,機場周邊長達四個月的拉鋸戰以烏克蘭軍隊的失敗告終。
“《明斯克協議》簽署兩周后,由烏克蘭、俄羅斯和所謂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以及歐安組織共同簽署了一個備忘錄,規定戰斗的雙方應該停止交火,將雙方的重武器——指口徑在1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