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將成“歐洲阿富汗”?
對于美歐和俄羅斯而言,抓緊烏克蘭的手都不可能放開。那片土地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短期內無解的困局,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長期的潰瘍。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劉雨樺 實習生 李思文
烏克蘭的未來不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但卻同樣難以出現和平的轉機。從2014年3月至今,那里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4800人,而眼下的局勢還看不到休止的可能。
對于美歐和俄羅斯而言,抓緊烏克蘭的手都不可能放開。那片土地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短期內無解的困局,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長期的潰瘍。
由于國內政治斗爭激化,加之這場斗爭觸及西方與俄羅斯戰略平衡的底線,烏克蘭很可能成為“歐洲的阿富汗”,那將是自上世紀90年代巴爾干戰爭以來歐洲最慘烈的軍事沖突。
“當大炮的引信已經點燃,無人能讓它停止燃燒。”
今天的烏克蘭,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盡管2014年9月5日達成的明斯克?;饏f議仍被世界輿論不斷提及,而這無法阻止一出出平民鮮血淋淋的“意外”——2015年1月13日,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主要指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客車被火箭彈擊中,并造成12名平民死傷;22日,頓涅茨克一處公交車站被炮彈擊中,導致15名平民死傷。
“這場戰爭誰也不希望,但卻不意味著戰爭不會發生。”俄羅斯戰略評估中心主任科諾瓦廖夫說,戰爭的繼續毋庸置疑,“基輔領導人希望通過戰爭來獲得北約軍事支持,烏東武裝則希望拔除烏政府軍深入其控制區的據點,以促成永久的獨立狀態”。
近來,在基輔經商的于凡心里總帶著些復雜的情感,“沒打仗的時候,1美金可以換8格里夫納(烏克蘭貨幣單位)。而現在的黑市里,1美金可以換到19格里夫納。我在烏克蘭吃火鍋比在中國還便宜。”
烏克蘭的未來可能就像是于凡心理的映射:不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但卻同樣難以出現和平的轉機。多位烏克蘭問題的研究者都將目前的局勢稱為“難解的困局”,“雙方既不會使戰火持續升溫,但也不太可能馬上熄火回到談判桌上”。
交通線上的爭奪
“從基輔到馬里烏波爾的鐵路還正常嗎?”
“頓涅茨克的火車站還在上下客嗎?”
從2015年1月中旬以來,英國一家報紙國際新聞記者科久林不斷就這樣一些問題詢問身處烏克蘭的朋友。在他看來,與烏克蘭戰事相關的消息,都隱藏在這些看似簡單的“交通信息”之中。
翻開烏克蘭地圖,東部陸地交通的大動脈正是“倒L形”的“基輔-馬里烏波爾”鐵路(以下簡稱“基-馬鐵路”)。這條鐵路維系著烏克蘭政治中心與東南部第一大港的聯系,而其一號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