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中國奶喝外國奶這事要不要管
當全球又好又便宜的牛奶,涌入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傷害的中國,整個產業鏈條上最低端的傳統奶農們,不可避免地走向供給關系最失衡時的狀態——“倒奶殺?!?。是順應國際分工、忍住轉型陣痛,還是靠政府再次出手相救?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自2014年12月15日開始,江蘇省丹陽市的一戶奶農,每天都要倒掉1300斤生鮮牛奶。圖為倒奶現場。
當全球又好又便宜的牛奶,涌入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傷害的中國,整個產業鏈條上最低端的傳統奶農們,不可避免地走向供給關系最失衡時的狀態——“倒奶殺牛”。是順應國際分工、忍住轉型陣痛,還是靠政府再次出手相救?
“咋弄呀,這奶比礦泉水還便宜了!”京郊,延慶縣大柏老村的一位奶農拎著兩桶剛被退回的牛奶,扔下這句話。2015年1月,這個“京郊第一奶牛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倒奶、賣牛。
不僅是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廣東等地均出現了倒奶事件。2014年4月起,國內生鮮奶價格開始下跌,一路從春天跌到冬天,奶農們扛不住了。
“倒奶”,曾經出現在幾代人的中學課本中,用來反映“資本主義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大量牛奶被傾倒入密西西比河。
就在2014年初,奶價還居高不下,以至于出現奶荒。沒想到幾個月間形勢陡然生變。
最后一頭奶牛
大柏老村,距北京市中心約90公里,被譽為“京郊奶牛第一村”。
這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家家戶戶養奶牛。十年前的鼎盛時期,還熱熱鬧鬧地舉辦過奶牛選美比賽,從八千多頭奶牛中,選出“高產奶?;屎?rdquo;、“優質奶?;屎?rdquo;和“美麗奶?;屎?rdquo;。
但現在,往常晨昏都擠滿奶牛隊伍的鄉村小徑上,只有三三兩兩的土狗,耷拉著腦袋。
1月14日上午,北京周邊下起了今年第一場雪,王大姐倚在自家大門邊,跟幾個農婦嘮嗑。她已經一個多月沒什么事做了,家里的七八十頭牛,都在一年內陸續賣光了,她也結束了過去十幾年里每天早上4點起床喂牛的生活。
她家有四排牛圈,如今只剩下最后一頭牛,它懷著孕,王大姐終究沒舍得賣。它的“姐妹們”都已被別人買走,要么換個主人養,要么被宰了吃肉。
和全國大多數奶源地一樣,這里早就告別了手工擠奶的時代。村里有奶站,奶農把牛牽去,排著隊統一沖洗,再機械擠奶。最后奶站統一結賬,鮮奶裝罐,等企業來拉。
從2014年冬天開始,奶價跳水,企業收奶的價格更低了,而且由于進口涌入、奶企自建的奶源擴張,向奶農們收的量也減少了。
企業不收的牛奶,就退給奶農。他們不得不把奶裝到各種能找到的桶里,自家喝、送人、喂牛喂豬,直至倒在田間、河流、下水道里。
在一戶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