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裝逼”、“屌絲”何以流行
網絡流行詞的“下流”化趨勢是怎樣形成的?不可不察其中潛藏的扭曲主體意識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徐菲
網絡流行詞的“下流”化趨勢是怎樣形成的?不可不察其中潛藏的扭曲主體意識。
正值2015年“兩會季”,讀到一篇題為《上海政協委員:“裝逼”“屌絲”等流行詞猥瑣下流》的報道。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對“裝逼”“屌絲”這樣的流行詞提出批評。不過,他并沒有否定所有的網絡流行詞,對諸如“中國大媽、老虎、蒼蠅、躲貓貓”或“蠻拼的、萌萌噠”等網絡語言,張懷瓊表示理解和接受。
對兩類不同的網絡流行語,張委員給出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理由,以主張該反對或不該反對。一種理由是“猥瑣下流”,這是一個道德的理由;另一種理由是產生于“新的事物或社會發展”,這是一個現實需要的理由。兩種不同理由的解釋會有“雙重標準”之嫌。這是因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